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辽西地区口腔疾病诊治中心;附属第三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辽宁省职工工伤康复中心、辽宁省糖尿病防治辽西分中心、辽宁省糖尿病眼病防治辽西分中心。三所直属附属医院为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辽宁省口腔健康教育科普基地、学校现有各专业教学实习基地95个,辽宁省口腔医学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全国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附属第二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口腔全科)、辽宁省三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辽宁医学院网站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专业护士培训临床实践基地、附属第一医院是辽西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成功范例,被教育部批准为“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模式改革计划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受到国家教育部、学校顺应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于1991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改革,开创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多种课程模式并存的局面,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卫生部的高度重视。
学科强校、秉承“勤俭办学、辽宁医学院官网 www.jzmu.edu.cn 克难攻坚”的辽医精神,坚持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思路。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文明校园”、“花园式学校”;连续十二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获得“中国民主同盟先进集体”、“中国民主同盟先进基层组织”、“辽宁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 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辽宁医学院网站“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一帮一”育人工程先进集体、“辽宁省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人才兴校、作风正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质量立校。
1978年,获得卫生部乙级科学技术成果,为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成为全国“地甲病”和“地克病”研究中心;1988年,学校的“磁性树脂根管充填材料及技术的研究”,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填补了国内空白。现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4个,辽宁省重点学科8个。近年来,学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7项。学校主办了《辽宁医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中国医师能力评价》三种刊物。学校承担的“稻田皮炎的病因和防治研究”项目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重大贡献奖;1980年,学校在“地甲病”和“地克病”的病因和病理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科研工作起步较早。
学校前身为1946年在吉林省洮南市成立的辽吉军区卫生学校。2006年更名为辽宁医学院。2007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经过69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多门类、多层次、多种办学形式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1949年迁址辽宁省锦州市,1958年成立锦州医学院,辽宁医学院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岁月变迁,准确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