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时代,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艺术院校。经过几代“沈音人”的共同努力,开拓创新,学院不断锐意进取,坚持“根植民族,引领先进文化”的办学理念,近年来,服务社会,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教育改革与教学管理、沈阳音乐学院网站科学研究与艺术实践、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引领先进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报编辑部、科研、形成了完整的由教学、东北亚音乐研究中心等机构,学院已经建立起以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中等专业教育为基础的多层次的音乐舞蹈等艺术教育体系,设有音乐舞蹈研究所、创作和艺术实践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结构。沈阳音乐学院官网 www.sycm.com.cn 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并被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院还被辽宁省人民政府确定为辽宁省70余所高校中重点建设的七所院校之一,并先后被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辽宁省艺术类人才培养基地”、“辽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和2011年,院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刘辉教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目前,学院还有省级教学名师6人:陈秉义教授(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彭永启教授(西方音乐学、音乐美学)、王进教授(和声学)、沈阳音乐学院网站魏煌教授(长笛演奏)、于学友教授(和声分析与键盘和声)、董德君教授(单簧管及室内乐演奏与教学);省级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3人:范哲明教授(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魏煌教授(长笛演奏)、朱玉教授(民族声乐演唱);“音乐表演(民族声乐演唱)”专业与“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在“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评审工作中,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乐器演奏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民族声乐演唱、中国古典舞表演为省级示范性专业。省级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5个:作曲系作曲和理论教研室、音乐基础与教育理论教研室、芭蕾舞教学团队、民族声乐教研室。近年来,学院相继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3项;乐器发明研制获国家专利9项;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励31项;近三年,师生在国际、国内各类重大专业比赛中获奖达320余人次。学院先后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沈阳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交响管乐团、棍棒游戏打击乐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弘韵箜篌乐团、青年流行乐团、青年爵士乐团、青年合唱团、青年舞蹈团等多个艺术表演团体,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拥有一支整体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继续教育为补充。
学院成功举办了“第27届李斯特音乐节”、“2004沈阳国际长笛艺术节”、“沈阳国际音乐节”、近十年中,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全国民族声乐论坛”、辽宁(沈阳)“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东亚艺术教育大会”等11次大型的学术活动,积极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举(承)办了“文华艺术院校奖——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赛”、“2008全国木管演奏比赛”、“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等5届国内重大的专业赛事。其中在全国第九届、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舞蹈学院(学校)师生共获得一等奖16项,二等奖等共计54个奖项的好成绩。2009年11月,学院应邀参加了国家大剧院主办的“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活动,演出了题为“华彩金秋”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和大型民族管弦乐、女子民歌合唱交响音乐会,在京城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东北风,赢得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的热切关注。2010年6月,学院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获得合唱组铜奖第一名。2010年8月,学院附中学生于紋聽在中国音乐家协会和文化部科教司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专业青年组第一名”,同时又获得唯一的“委约作品最佳演奏奖”。2013年11月,学院附中学生李金鸿获得“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及唯一的“中国作品演奏奖”。
开门办学,相继同国外70余所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建立了友好关系。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学院不断创新思维、其中,与德国斯图加特音乐学院、美国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日本东京音乐大学等30余所国外著名高等音乐院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
全院上下团结一心、正朝着建设“高水平、励精图治,当前,有特色、国际化”教学研究型音乐名校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岁月变迁,准确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