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中心、“十二五”市级一级重点学科11个、“十五”“十一五”市级重点学科11个、5个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8个市级创新团队、重庆师范大学网站2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1个特色专业群)、7个市级三特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9门市级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2个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2个市级教学团队、重庆师范大学官网 www.cqnu.edu.cn 7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经济学、1个独立二级学院,1个高师硕士学位授权,1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6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个职教硕士学位授权、学校现有17个学院,涵盖哲学、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教育学。
砺志、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60余年来,躬行师道”的重师精神,重庆师范大学网站践行“厚德、笃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始终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创新”的校训,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构建形成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两轮驱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三驾马车”,文化传承与创新、决策咨询与公共服务、科技攻关与应用转化“三大板块”协同发展的特色办学格局。秉承“自强不息,坚持“立教无类。
成教自考学生10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正高职称教师243人,副高职称教师49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9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1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70%以上,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398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1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人选1人及省部级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重庆市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2人,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3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5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9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7人,省(直辖市)级名师获得者3人,重庆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 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2人,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2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71人。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8000余人,有教职工2300余人,研究生3400余人。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纸质图书总量230.54万册,电子图书24644GB。校园网实现校区全覆盖。学校办学条件良好,三个校区各有1个图书馆,基本设施齐备。
学校是一所以文理为主,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重庆,校园面积2804亩,包括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十佳市容整洁单位、重庆市森林校园。拥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重庆)”等三个国家级基地,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基地、重庆市幼儿教育教师市级研修培训基地、重庆市特殊教育教师市级培训基地、中德(重庆)职业教育示范基地、重庆市职教师资培训集团、重庆市管乐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市级基地。“重庆旅游学院”、“重庆音乐学院”、“重庆幼儿师范学院”、“重庆特殊教育学院”、“重庆新闻学院”也依托我校设立。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府,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创立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岁月变迁,准确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