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华中师范大学

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

首页www.ccnu.edu.cn

合作交流。机构设置,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大华师。

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是国家培养中。

校园环境/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26.65万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896293平方米。校内山峦起伏,树木成阴。学校东区有大片原始森林、北区有横跨两条马路的樟树林和桃李源、学校南门附近则有大片的水杉林,至于说学校的中部则分布着牡丹园、梅园、玉兰园等风景点。南湖校区则面临南湖,波光荡漾。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尤其以满山的桂花树而闻名遐迩,每年九月,桂树飘香,香飘满园。而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华中师范大学在博雅广场特别开辟了“樱花园”,在原有樱花丛的基础上,补种了400多棵各种品种的樱花树,将形成“春天樱花海”的又一景致。

此外,中华民国已故大总统黎元洪的墓位于校园内的一角。2011年,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市政府在这里增加了黎公亭、休闲长廊,增建了单独的停车场等,扩大为民国大总统陵园,这里已经成为华中师大重要的校园旅游景点,为这个百年老校增加了一丝沧桑感。

历史沿革/华中师范大学

文华书院学校的最早前身是于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湖北武昌城内昙华林创办文华书院。
文华书院大学部近代校史始于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私立华中大学文华书院于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
1924年汉口博学书院大学部、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并入。

1929年岳阳滨湖书院大学部,长沙雅礼书院大学部并入。

公立华中大学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

1949年12月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并入。

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以原公立华中大学为主体,集中了私立中华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北教育学院,平原师范学院,海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范类专业组建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华中师范学院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华中大学经济系、外语系并入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

华中师范学院1953年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1962年湖北大学的一部分并入。1970年中南民族学院的一部分,湖北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函授学院并入。华中师范大学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邓小平题写了校名。
2005年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2009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现任领导/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马敏
校长杨宗凯
党委副书记谢守成、黄晓玫(纪委书记)、覃红。
副校长李向农、黄永林、蔡红生、王恩科、彭南生。
党委常委骆军
校长助理林更茂、杨光富。
华中师范大学历任校长及党委书记一览表
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姓 名职 务任职时间
文华大学 1903-1924.7詹姆斯·杰克逊(中文名翟雅各)校长1903-1915
艾尔弗雷德·A·吉尔曼(中文名孟良佐)校长1915-1924
私立华中大学  1924.9-1951.9艾尔弗雷德·A·吉尔曼(中文名孟良佐)校长1924-1929
韦卓民校长1929-1951
私立中华大学  1912.5-1952.11陈时校长1917-1952
公立华中大学  1951.9-1952.11韦卓民改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1.9-1952
潘梓年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  中原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改制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1952.11
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1952.11-1953.10潘梓年建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11
华中师范学院  1953.10-1985.8杨东莼院长1954.4-1957.6
刘介愚副院长  院长  党委书记  党委书记  顾问1954.2-1963.4  1963.4-1966  1954-1966  1980.12-1983.12  1983.12-1986
白瑞西临时党委书记  革委会主任  院长1972.6-1980  1972.10-1978.8  1978-1980.1
高 原副院长  党委书记1980.7-1983.12  1983.12-1985.12
刘若曾院长  党委副书记  顾问1980.12-1983.12  1981.3-1983.12  1983.12-1986.12
王庆生副院长1981.12-1983.12
晏章万党委副书记1982.7-1985.8
章开沅院长1983.12-1985.8
华中师范大学  1985.8-至今章开沅校长1985.8-1991.3
王庆生副校长  校长1985.6-1991.6  1991.6-1999.1
高原党委书记1985.8-1986.4
戴绪恭党委书记1986.12-1995.11
路 钢副校长  校长1995.11-1999.1  1999.1-2001.2
谷士文校长2001.2-2003.4
晏章万党委副书记  党委书记1985.8-1995.11  1995.11-2003.6
马敏副校长  校长2003.6-2011.9
丁烈云党委书记2003.6-2010
乐政龙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93-19951995-2012
马敏党委书记2011.9-
杨宗凯校长2011.9-

校园文化/华中师范大学

校徽
华中师范大学校徽设计十分简洁。以青绿为底色,外层同心圆包裹着邓小平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写的校名和学校的英文全称“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内层实心圆形反衬的白色印篆“华大”二字,既是学校简称,又寓意学校主要前身之一的“华中大学”。
汉字为象形表意文字,校徽中“华”字似宫房屋舍,“大”字既像单人独立又如莘莘学子背靠建筑稍作休憩,整体风格明快活泼,隐有生机。
校训
求实创新 立德树人
学以致新,师者育人,惟求实而可以创新,惟立德方能树人。八字校训既是学校对于学子的期许,也是学子正己立身的镜鉴。
校歌
华大新校歌
南湖浪涌,桂香灵动,百年求索路,桃红李白映苍穹。
仰望星空,立言立功,江山任指点,青春飞扬别样红。
华大正葱茏,博雅为我宗,大爱生为本,长风送鲲鹏。
原华中大学校歌
母校华中,鞠育劬劳无穷。长路漫漫,我惟校训是从。牺牲服务,报国尽我精忠。表彰博爱,促进世界大同。
同学兴起,立德立言立功。当仁不让,发奋天下为雄。锄强除暴,再见祖国兴隆。扶倾济弱,促进世界大同。
校园民谣
《南湖秋月》
朦胧月光,夜色未央,南湖水摇醒一片蓝梦乡。万籁都寂静,暖风轻轻唱。花香弥漫中,灯火几扇窗。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的梦啊,伴月任徜徉!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伴月任徜徉!
花已开放,夜正安详,桂树中捧出一朵蓝月亮。小草都睡去,浪花还荡漾。云彩轻飘动,相思已成行。南湖的夜啊,动情又牵肠。如月的心啊,好梦共珍藏!南湖的夜啊,动情又牵肠,缤纷好梦共珍藏!

学校简介/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桂子山上,占地2000多亩,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她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优秀人才。

学校下设24个院系、60余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59个本科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研究生90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学校基本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00余人,博士生导师200余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专兼职院士等20人。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有权自行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现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湖北省二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物理学专业、历史学专业);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数字化学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近代史研究所、*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药与化学生物学、夸克与轻子物理)和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信息技术);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中心1个。*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0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8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势头良好,科研实力逐年增强。近五年,学校科研项目总经费快速增长,2009年科研项目经费达1.2亿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连续三年在全国高校排名前10位,教育部社科基金立项总数连续四年在全国高校排名前6位;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1946篇,申请发明专利182项;在全国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中名列第8位,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连续五届在武汉高校排名第二,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奖励一等奖6项。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及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校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位列全国部属院校前列。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桂子山艺术节”、“一二·九诗歌大赛”、“名家名师讲坛”等成为我校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在武汉地区颇具影响,为学生培养、锻炼、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目前拥有10余栋现代化教学楼,建有两座图书馆,馆藏面积13000余平方米,藏书280余万册,并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分布在各院、系、所、中心可供学生学习用的计算机9000多台;已建成与国际互联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学校建有多功能体育馆、体操房、游泳池、网球馆等各类现代化体育设施,可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学校与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越南等7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学校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近几年,学校经常派出人员到国外留学深造,还有一批教师活跃在国际学术讲坛上,为促进中外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做出了贡献。学校建有专门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负责招收和培养各种层次的留学生,推进国际汉语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立足湖北,面向中南,辐射全国,全体华中师大人正以昂扬的斗志,为争取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术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基地

*研究基地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9年经科技部批准组建,中心面向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以技术标准为制高点,以集成和应用创新为主导,以网络学习技术、智能辅助学习技术、数字化教室、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等支撑技术研究与工程开发为核心,推动数字化学习技术成果产业化,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创新与变革。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历史学人才培养基地
历史学人才培养基地是于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建设,主要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文科基础学科教学和科研人才的任务。
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
物理学人才培养基础是于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建设,主要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理科基础学科教学与科研人才的任务。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的语言研究和语言教育,有50多年发展历史。本学科有明显学术优势,有浓厚的学术空气,有良好的学术条件,重视人才培养,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本学科把*目的规定为:力求建立起有*自己的特色,能够跟国外语言学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的汉语语言学。
*近代史研究所
*近代史研究所前身为历史研究所,是华中师范大学直属专业研究机构,是高校恢复学位制度后较先被批准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研究单位。首任所长为国内外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继任所长依次为刘望龄、罗福惠、严昌洪三位教授。现任所长为朱英教授,郑成林教授任副所长,章开沅教授为名誉所长。
*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所属百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是国*从事农村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的研究基地。
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是从事教育信息技术以及教育信息化领域科研和成果转化的研究开发机构,是华中师大教育信息学科和人文数字化研究的平台。2004年经湖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成为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列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2009年批准列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计划。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高能物理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较优控制与离散数学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政治学研究院

重点学科

教育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理论物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农药学
文艺学
*近现代史
*语言文学
*政治制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名称: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天然与仿生农药、计算化学与农药分子设计、不对称合成与手性农药、农药生物学
负责人:杨光富
名称:湖北省高能物理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RHIC/STAR重离子实验研究、LHC/ALICE超高能重离子实验研究、高能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高能实验中的蒙特卡洛研究、高能实验中的光子产生于探测 
名称:湖北省较优控制与离散数学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流体系统的最有控制、计算机通信网络中交通流分析与控制、组合优化与实验设计偏微分方程描述的较优控制问题 
负责人:汪更生
名称: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理论、教育信息管理、教育信息化环境、工具与方法
负责人:沈绪榜、刘延申 

研究所

凝聚态物理研究所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 

生态研究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数学研究所
教育科学研究所
粒子物理研究所
股份经济与证券投资研究所
多媒体研究所

历史文献所 
天体物理研究所
文学研究所
电子与计算机研究所
*近代史研究所
昆虫研究所  
金融信息技术研究所  
农药化学研究所  

办学规模/华中师范大学

师资力量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1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300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专兼职院士等20人,拥有*教学团队6个。华中师范大学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有权自行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

院系设置

学校下设教育学院、心理学院、政法学院、政治学研究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等 21个学院;社会学系、信息技术系、信息管理系、计算机科学系等4个系;*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湖北省教育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等60余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53个本科专业(方向) 面向全国招生。学校设有教育部中南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5000余人,留学生300余人。学校基本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

院系详介文学院

已有百年的办学历史,它以其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居于全国高校中文院系前列。文学院现有在岗职工120余人,其中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28人),副教授51人,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文学院建有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重点学科1个。

文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10个博士点(文艺学、*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民间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外语言比较、中文信息处理)和12个硕士点(文艺学、*古代文学、文学文献学、*民间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新闻学 、传播学、戏剧影视文学)。

经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文学院为*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和培养博士后。

文学院现下设系所和专业如下:三个系:中文系、语言学系和新闻传播学系;三个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五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文学院现有三门*精品课程:由邢福义教授主持的《现代汉语》 ;由黄曼君教授主持的《*现当代文学史》;由王先霈教授主持的《文艺学系列课程》。

文学院主编的三种学术杂志面向海内外发行: 《外国文学研究》 、 《汉语学报》和《语文教学与研究》(其中教师版、学生版和综合版各1种)。

文学院下设有院资料室,拥有10余万册文学类专业书刊;还设有现代化的信息与传播实验室,拥有计算机80余台,为院内各专业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文学院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自1953年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约2万名专门人才(含博士、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生,成人函授、夜大本专科生)。文学院现有各类在册学生4000多人,其中博士、博士、硕士研究生800多人,全日制本专科生1800多人,成人函授、夜大本、专科生2000余人。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指示,学校行文批准,文学院从1995年开始创建中文本科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基地班。目前已有6届基地班学生毕业,其中大部分学生被推荐或考取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批学生硕士毕业后,不少人还考上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文学院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近5年来,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部委、省级和横向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00多项,获得科研经费400余万元。数十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育部和省级各类奖励。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文学院与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奥地利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有50余人次赴上述国家和地区访学、进修、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合作研究,并在校内多次成功举办各类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教育学院

成立于2005年5月,由原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系、教育科学研究所与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湖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和教育评估中心等单位组建而成。
学院设有教育学系、课程与教学论系、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学前与特殊教育系、教育史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师资培训中心、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教育评估中心、课程研究中心、考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拥有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特殊教育实验室、教育科学资料中心和计算机中心等教学科研设施,主办《教育研究与实验》和《教育与经济》两种全国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
学院现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的教育学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是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学原理是国家重点学科。在校本科生300人,硕士研究生300人,博士研究生100人,博士后6人。另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0人,留学生50人。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0人,讲师6人。超过一半的专职教师拥有博士学位。

政治学研究院

是在原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的。她是以政治学一级学科而命名的研究机构。 现任分党委书记为肖友英同志,院长为徐勇教授, 程又中教授、 唐鸣教授为副院长。

政治学研究院下设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政治发展研究所、国际事务研究所、考选制度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构,有13个博士、硕士学位点(包括自主增列的在内)、2个全国普通高校重点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外政治制度,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问题研究中心、1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社区建设研究中心,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外政治制度。2004年8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科水平评估中,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

现有专职科研人员40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30人,占总数的75% ,具有博士学位的22人,占总数的55%在读博士生9 人,占总数的23%,过2~3年,专职科研人员中78%的人将具有博士学位。学术队伍中有1人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1 人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多人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有3部学术专著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 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优博士学位论文,6篇博士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管理学院

成立于1993年9月。它与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和湖北省党政干部华中师范大学培训部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融教学、科研、培训于一炉,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于一体,是中南地区具有鲜明特色、较强实力和较大影响的公共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政策研究、咨询基地。在10余年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历任院领导王秋来、翟天山、罗志刚、王芝、董泽芳、徐善堂、刘克顺、朱斌、张芳云等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也凝结着诸多学者、专家的智慧和汗水。

学院院长由校党委副书记吴晋生兼任,常务副院长:张立荣,副院长:姚锐敏和陈彬,院办公室主任:李相庆。院党总支书记:宋新民,副书记:邓虹。

学院现有教职工37人,其中教师21人,教辅3人。设有两系、二所、三中心、五室,即公共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行政管理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所、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教育中心、当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中心、湖北省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公共管理教研室、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经济管理教研室、管理文化与管理现代化教研室、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教研究室。学院实行系、室抓教学,所、中心抓科研的运作机制。目前,在校本科生340余人,硕士研究生220余人,MPA研究生70余人,博士生10人,高级访问学者1人,继续教育学员800余人。

美术学院

现有专业教师4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人,讲师7人,助教1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6人,具有硕士学位19人。在岗教师中有硕士生导师8人。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6.55%。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共十余项。教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获奖。学院高度重视学术交流,广泛与国内外著名学者和艺术家联系,先后聘请中外专家周韶华、尚杨、米歇尔·丹纳(法)、蒋昌忠、王永章、克里斯托夫.欧朱布可(美)、林志等为学院客座教授并讲学,邀请一大批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和学者来学院举办学术讲座。
美术学院作为华中地区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师资和专门人才。学院始终以育人和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己任,高度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坚持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本院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展和国际展览中获奖。如学生樊利谋的作品《花朵篇/天鹅篇/蝴蝶篇》在2005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荣获 “平面类”一等奖;04级学生高贵在2007年先后获得“四轮滑鞋”等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近几年保持在95%左右。
美术学院为适应学校确立的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制定了本院的学科发展规划,重新确立了学院建设发展的总目标,即突出美术教育研究特色,积极拓展设计艺术、动画和造型艺术学科的发展空间,把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美术教育、美术创作与应用美术兼备的研究型学院。
经济学院
前身是华中大学经济系,她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1985年成立了城市经济管理系,在全国较早开设了房地产专业。1993年成立了经济系。1997年,经济系与城市经济管理系共同组建经济学院。
如今的经济学院发展成为拥有4个系、2个研究机构的教学科研单位:经济系、城市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股份经济与证券投资研究所、城市与不动产研究中心。学院现有两个博士点方向(城市经济与政府管理、市场经济政府行为研究);一个一级硕士学位点(理论经济学),十一个二级硕士学位点(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土地资源与管理、数理经济学、世界经济、*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人口土地与资源经济学);并有一个国际交流项目,与英格兰中部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ENGLAND)合作办学——国际房地产硕士学位(MSc 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班。一个校级重点学科(经济学), 四个本科专业。从学科分类看,跨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三大门类。
目前,学院有在职教职工6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硕士生导师21人,博士生导师2人。有11个教研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综合实验室。

体育学院

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是中南地区培养体育师资和各类体育专业人才的摇篮。体育学院始创于1950年,1979年复办成立体育系,2005年在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教学研究部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现设有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 2个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此外,体育学院还招收和培养教育硕士(体育)、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网络研究生以及研究生课程班等。

体育学院现设有2系、2部、3个中心。体育学院整体学术实力强,发展潜力较大,有一支整齐精干、年富力强、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01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具有教授6人、副教授59人,硕士生导师14人,博士生导师2人。多年来, 体育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科研项目35余项,研究经费 300余万元,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在*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
2008年1月11日,华中师范大学正式成立社会学院,下设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人口研究所、湖北城市社区研究中心、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培训中心、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社会风险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社会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等,湖北省社会学院、中南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心挂靠我院。现任院领导为系党总支书记夏玉珍教授,系主任江立华教授,副主任万仁德,刘宝卿。

社会学院

在学校的关心及大力支持下,1998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并招生,同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设立人口研究所,2005年获得人口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学会会长、原*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杭生教授作为特聘终身教授受聘到我系工作。

自1993年建系以来,经过10余年的培训和建设,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整体学术实力较强、结构合理、整齐精干、年富力强、团结奋进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0余人,其中9人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社会科学院等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现有教授和副教授15人;现任教师中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占现任教师的70%,其余30%的教师全部为在读博士;在职教师年富力强,其中35岁到45岁之间13人,占65%。

心理学院

成立于2005年4月,是*中部地区*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资格的心理学教学科研机构。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5人。在校各类本科生600余人,研究生4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余人。学院设有心理学系、心理辅导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研究所、公共教学部,建有人的发展与辅导实验室、脑—认知实验室、心理学教学实验室、公共课心理学实验室。并设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历史可追溯到1924年私立华中大学的史地专业,1958年正式成立地理系,1996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02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院现设地理科学、旅游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三个本科专业,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旅游管理和土地管理七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专业,还拥有政府经济学专业和历史地理方向两个跨院系设置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以及地理学科论硕士研究生方向。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592人,硕士研究生212人,博士研究生10名。在专职教师队伍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8人。另聘请中外兼职教授7名,其中院士1人,并拥有新洲发展研究院、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土地科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建有自然地理综合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旅游模拟实验室以及地理学与旅游管理资料中心等辅助教学系统。
学院已基本形成学科研究特色,部分分支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多年来,学院坚持以地理学的前沿领域为重点进行学科全面建设,现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城乡发展、环境变迁和区域资源开发规划三个研究方向。旅游发展与规划以及土地利用与规划等已成为学院学科建设的新领域。本院具有旅游规划设计单位乙级资质,是华中地区旅游人才重要的培训基地。近3年来,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基金项目和横向课题50多项,研究经费3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多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9项。学院先后同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等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是华中师范大学所属的二级学院,是从事来华留学生招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管理以及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科研的专门学院。学院行政工作下设院办公室、交流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和后勤管理办公室;教学工作下设本科生教学部、语言进修生教学部和汉语速成教学部。学院自1999年成立以来,学院秉承华中师范大学百年办学历史,依托华中师范大学雄厚的办学实力与资源,积极贯彻*来华留学生工作的指导方针,坚持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短短的几年中,使我校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校学习。2006年已有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长期在校留学生达600人,长短期外国留学生人数达数1000人。其中来校攻读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位生比例大幅增加。

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他们其中大多数教师还具有海外汉语教学经验。多年来,在师资培训、专业设置、教材教法、培养方式上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如在课程设置上学院除为留学生开设汉语听、说、读、写等基础语言课程外,还开设了*概况、*文化、*历史、*经济、书法、太极拳等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在短期培训上学院全年开设一周到八周的“*语言和传统文化短期班”,采取语言教学、文化讲座和参观考察相结合形式,使留学生不仅学习*语言,还能亲身感受*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详细信息请参阅院网页中“短期班”的内容。在课后辅导上,学院还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和特别要求,采取“一对一”的个别教学方式,学院不仅开设有多种类型的汉语学习课程,而且在汉语言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教育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格局。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精湛的教学水平,深受留学生的欢迎。

化学学院

历史可追溯到1929年建立的华中大学化学系和1930年建立的中华大学化学系。学院现由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化学系、应用化学研究所、农药化学研究所、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组成。拥有一座使用面积达14000多平米的现代化实验大楼和价值2000多万元的大型先进仪器设备。

化学学院现有教职工10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20人,副教授(高职研究人员)26人,高级工程师7人,讲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5人,留学回国人员12人,教师队伍中,有3名教师入选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4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骨干教师培训计划,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层次,1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3人被授予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称号,1人入选湖北省百名跨世纪青年优秀人才。院资料室现藏书过万册,有国内现刊 110多种,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国外原版刊物20多种。学院的学科设置涉及理(化学)、工(应用化学)、农(农药学)三个学科门类,跨三个一级学科(化学、化学工程、植物保护)。学院现面向全国招收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三个专业的本科生,同时招收农药学、有机化学两个专业博士研究生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化学教学论、农药学、农业推广等8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农药学是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也是我校设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岗位的学科。近十多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以及部、省、市级科研项目190余项,目前正在进行的有 “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 “十·五”攻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先后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数十项,并多次被国家授予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学院有着优良严谨的治学传统和创新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历年来高度重视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十分注重培养学生“高品德、厚基础、宽学知”的综合素质。学生在校期间,多次在湖北省和全国大学生科技活动“挑战杯”比赛中获奖,涌现了以湖北省“先进班集体”、湖北省“三好学生”、全国百名“三好学生”为代表的大批优秀学生团体和优秀人才。毕业生普遍受到社会各部门的欢迎,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考取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目前有数十人在哈佛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工作或从事博士、博士后研究,有的已经走上了学术领导岗位。

信息管理系

于1984年建立。建系以来,信息管理系积极适应信息社会的时代特点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十分重视教育改革和知识创新,按照社会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及时修订和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拓宽专业口径和方向,将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相融合,培养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形成了以培养博士研究、硕士研究生、普通本科生为重点,函授、自修、高职、网络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并与美、英、法、日、加等国以及IFLA(国际图联)与欧盟等国际学术组织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活动。

本系目前设置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两个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均为非师范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量都很大,就业形势很好。其中电子商务专业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全新的商务运作模式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最早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之一,又是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委员会5个常务理事单位之一,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并积极支持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在实验室建设、系列教材出版、课件开发、师资培养引进等方面有很大突破,使电子商务成为我校的一个特色专业,并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已进入*五强。该系各专业一直以文理知识相互交叉、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互融合的特点,突出计算机科学技术,外语,现代管理学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信息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较高的要求,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本系具有情报学博士授予权、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情报学、图书馆学专业三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招收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电子出版物研究、计算机信息管理、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科技政策与管理、信息经济学等多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本系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教授7人,研究员3人,副教授1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及博士在读的教师17人,许多教师都有在国外学习研究的经历。系资料室的图书和专业期刊齐全,实验室的装备条件良好,建有计算机信息检索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和文献复制技术实验室、CA安全认证实验室,拥有各类仪器设备300多台(套),实现了局域网与因特网的互联互换,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系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建有“电子商务研究所”、“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等。近几年已完成*科研项目“现代高新技术对信息服务业的影响”、“国家创新体系的信息消费结构研究”、国际综合项目“欧盟科技政策的演变和中欧科技交流与合作”以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此外,经批准校信息管理系还挂设有“信息产业部电子商务技术培训武汉中心”、“湖北省人事厅计算机应用等级培训基地”、“湖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对外教育培训***。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成立于2002年12月,她的前身数学系创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回顾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的华中大学。当时理学院下设有与系并列的数学组。1952年10月院系调整,由原湖北省教育学院数学科和该数学组合并成立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系。由首届*图论研究会理事长、*图论创始人之一李修睦教授任系主任。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原数学系)至今已走过50多年历程,历任系主任有:李修睦(1952年—1984年)、柏盛桄(常务副系主任, 1960年—1971年)、邓宗琦(常务副系主任, 1971年—1973年)、孙启标(常务副系主任, 1977年—1984年)、吴克乾(1984年—1988年)、梁肇军(1988年—1994年)、路钢(1995年—1996年)、邓引斌(1996年—2005.1)。 历任党总支书记有朱东河、魏振如、张洪、韦思顼、李应魁、胡广春、赵礼刚。

历届党政领导呕心沥血,带领全院教职工团结奋斗,使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全院现设有四个系——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会计学系、统计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三个研究所—数学研究所、金融信息技术研究所、数学竞赛与数学普及研究所;一个研究室——运控研究室;两个实验室—较优控制与离散数学实验室、非线性分析实验室;一个部—— 《数学通讯》编辑部。全院院现有教职工 102 人,其中教授 19 人﹙博士生导师 8 人﹚,副教授 28 人,讲师 27 人,其*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 一、二层次入选者 1人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1 人,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奖”获得者 1 人, 省人事厅“湖北省高层次人才”一、二层次入选者 2人。 他们分别活跃在偏微分方程、代数学、概率与统计、运筹学、分形与小波、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几何与拓扑、较优控制、金融数学、生物数学等重要学术领域。

在学科建设方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在已经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 (湖北省品牌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财务会计教育 4 个本科专业。具有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数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得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以及教育专业硕士(数学学科教学论)学位授权点和高校教师(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且正在努力争取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院在校本科生达到 1200 多人,硕士生达到 250 多人,博士生达到 12 人。

生命科学学院

始建于1924年华中大学生物系,1953年成立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1995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辛勤耕耘,学院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综合型学院。目前,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以及“化学—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试点班”,形成了以培养全日制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为主体,函授、网络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各类在校学生1000余人,并与美、英、法、德、俄罗斯、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及欧盟、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学术组织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院是国家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具有植物学、动物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环境科学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实验室”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生物科学”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植物学”和“动物学”课程为湖北省精品课程,实验教学成为“湖北省高等学校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不断改善,各类仪器设备总值为3900多万元,3280件(套),拥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膜片钳、近红外扫描成像系统、荧光定量PCR仪等一大批先进的生物仪器设备;建有全国一流的生物标本馆,馆藏动植物标本20余万号。

学院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22人,副教授28人,桂子学者讲座教授1名。学院一直秉承“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始终贯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生物学师资和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开发的专业人才。近5年,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获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6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子课题和“973”前期项目及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7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科技著作50多部,获奖成果、鉴定成果及专利26项,为学院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师资力量截止到2013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4017人,专任教师177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57人,其中教授478人,副教授579人,博士生导师269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专兼职院士等20人。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有权自行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 教学建设截止到2013年10月,学校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研究生10475人,留学生1341 人。 学校基本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及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次性就业率2013年为94.9%。
在留学生方面,华中师范大学自费留学服务中心(华师留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合法的留学服务机构,其批准文号:教外综资认证【2005】361号。作为华师直属机构,华师留学秉承华中师范大学“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充分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广泛的国内外教育资源,与众多知名学府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华师留学中心开设了“国际预备课程”、“美国名校AP课程”、“英联邦A-LEVEL课程”。硬件设施截止到2013年11月,学校拥有10余栋现代化教学楼,建有两座图书馆,馆藏面积39689平方米,藏书296.2万册 ,并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201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图书馆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平台。分布在各院、系、所、中心可供学生学习用的计算机一万多台;已建成与国际互联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学校建有多功能体育馆、体操房、游泳池、网球馆等各类现代化体育设施,可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人才培养学校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突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优化,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及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面,推行学分制,实行选课制和主辅修与双学位制;在学生管理方面,我校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建立和健全了一系列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比如星期天晚点名制度、文明寝室建设制度等。近年来,我校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呈现出良好势头,毕业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次性就业率高, 2002年为99.38%,2003年为95.88%,2004年为99.11%,2005年为95.1%,位列全国部属院校前列。
校园文化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桂子山艺术节”、“创新杯科学文化节”、“一二·九诗歌大赛”、“名家名师讲坛”、“名人名作进校园”等成为我校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在武汉地区颇具影响,为学生培养、锻炼、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校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圣兵爱心社”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标兵。 2003年10月,学校隆重举行建校100周年文艺晚会,海内外华师学子齐聚桂子山,爱国热情化作精彩节目,通过众多媒体传遍中华大地。对外交流学校广泛与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越南等 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学校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近几年,学校经常派出人员到国外留学深造,其中大部分已学成回国,成为学校教学科研骨干力量,还有一批教师活跃在国际学术讲坛上,为促进中外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做出了贡献。

知名校友/华中师范大学

钱基博*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杰出的古文学家。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熊十力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曾任教于文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
沈祖荣*图书馆学家。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主任
韦卓民*现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和宗教学家。曾任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校长
张舜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章开沅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1985年8月~1991年3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邢福义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曾当选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原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中文专修科,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恽代英*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1923年被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1918年中华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中学部主任
光未然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中华大学毕业
李焕*国民党政治家,台湾“行政院长”。曾就学中华大学预科
萧楚女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大学毕业
施洋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就读于就读于私立中华大学
陈昌浩政治家、军事家,*共产党早期重要人物之一。1919年就读于武昌私立中华大学附属中学,1926年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
王亚南*现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曾任厦门大学校长。1926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教育系
刘介愚著名教育管理学家。曾任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院长
万国权前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任*传统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1940年至1945年在重庆中华大学工商管理系学习
盛树仁曾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52年毕业于华中大学经济系
邹时炎曾任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现任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
田期玉曾任公安部常务副部长。196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物理系
张洪祥曾任湖北省副省长。1960年9月至1964年8月在华中师范学院化学系学习
蒋大国曾任湖北省副省长。197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97年获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
李宪生曾任武汉市市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
苏晓云曾任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华师中文系专修科毕业
哈经雄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北京翻译研修学院名誉院长。1958年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谢圣明知名企业家,1993年创建红桃K集团,任董事长。1977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陈振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班主任”。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
冯巩*著名相声演员。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夏雨田*曲艺家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黄华丽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1986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
李静美国总统教授学者奖和总统青年学者奖获得者。197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