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象山景区官网

介绍:

象山景区官网

首页www.glxbs.com

涵盖了象山水月、水秀、洞奇、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爱情岛、石美于一体的多元化国际精品旅游景区,普贤塔、云峰寺、三花酒窖等景观。是一个集山青、以其独特的山形和悠久的历史成为桂林城徽标志,景区以象鼻山为中心,桂林象山景区成立于1986年。

桂林象山景区,官方微信,主题活动,门票预订,象山景区门票。

象山景区/象山景区

象山公园位于桂林城南漓江西岸,在漓江与桃花江的汇流处,占地面积11.80公顷。象山原名仪山、漓山、沉水山。又因山东端的水月洞有如象鼻,整个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故称象鼻山,简称象山。象山海拔220米,高出水面55米,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其山孤拔陡峭,岩石古苍,崖间藤萝攀援,山榕依附。这里历来为旅游胜地,其旖旎的风光,神奇的形象,动人的传说,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雅士。象山以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引人人胜,被人们看做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市的城徽中心图案就是象山。   
象山公园与伏波公园、叠彩公园合称象山景区,于2000年12月被国家列为首批4A级景区。象山景区是桂林久负盛名风景区,荟萃了桂林山水和人文景观精华,是中外游客游览桂林必到之处。象山公园以象鼻山为主体,位于市内桃花江注入漓江处,滨江路的南端,因其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临江汲水而得名。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占地1.3万平方米,由3.6亿年前的石灰岩组成,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鼻岩、象眼岩、普贤塔、云峰寺以及舍利塔。
象山景区管理处管辖象山、伏波山、叠彩山。景区占地23.88万平方米,地处市中心漓江西岸,开发历史悠久,集奇山、秀水、异洞、美石于一身,还有丰富的摩崖石刻、佛像及诸多历史文化遗迹,不论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来说,都是桂林山水文化的精华,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象山景区包括象山公园、伏波公园和叠彩公园。象山位于市中心区,漓江之畔。象山已成为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城徽就是象山。象山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人百万人次以上。
象山传说——相传,昔日玉皇大帝南巡,天兵天将浩浩荡荡,经过桂林时,驮宝瓶的神象病倒了,玉帝将其抛弃在漓江边,驱队继续前行。神象得到漓江畔人们的照顾和治疗,很快就恢复了健康。神象为了报答漓江人的恩情,且看到桂林山清水秀,就留下来替人们耕耘田地,看管庄稼。玉帝知道后,认为有辱天庭,就派托塔李天王率领天兵天将来捉拿神象,可神象誓死不归天宫,奋起抵抗。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又饥又渴的神象来到漓江边,正当它伸出长鼻卷水畅饮时,偷偷尾随而来的托塔天王高举宝剑,从上向下朝着象背狠狠一插,杀死了神象。神象立身不倒,化为石山。现在象背上仍露着宝剑的剑柄呢。

购票说明/象山景区

说明象山景区门市价:75元/人次;景区官网预订票价:65 元/人次;(包含景区内所有景点)
开放时间:旺季(4月——10月)6:30——19:00 淡季(11月——3月)7:00——18:30
优惠政策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以下相关人员凭有效证件可享受以下优惠:
1、现役军人、离休军人、残疾军人、烈属、离休干部持相应有效证件可免费入园;(此款适用国内军人);
2、残疾人持残疾证可免费入园;
3、广西70岁以上老年人持红色《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人优待证》可免费入园;
4、广西60岁以上老年人持绿色《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人优待证》可享受本景区门票五折优惠;
6、重阳节当天景区对广西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持老年证)免费开放;
7、1.2米以下儿童直接免费入园;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持居民身份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可享受本景区门票门市价五折优惠(此款适用国内学生及国内留学生);
8、桂林市民持有效身份证免费入园,桂林市12县5城区市民只需凭本人有效身份证免费入园;本地学生凭本人有效学生证免费入园;
9、其它优惠以当天挂牌为准。

象山公园 /象山景区

象山又称象鼻山,位于桂林桃花江注入漓江处。1986年成立象山公园管理处,辖以象鼻山为主体的山石洞穴、亭楼寺院、园林绿化园地,总面积2.99公顷。园门为水泥石米墙柱、硬脊斜山坡顶、绿琉璃瓦、仿古牌楼式建筑,上额题篆书“象山水月”。北有三星岛与滨江风景区,东有訾洲,西及西南有园圃、云峰寺与舍利塔。象鼻山水月洞和穿山月岩还构成了“漓江双月”奇观。主要景点有:
象鼻山位于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古名漓山,宋代乐史《寰宇记》记载:“漓山在漓水之阳,因此名焉。”唐会昌年间(841年~846年)元晦认为漓山之名与陕西临潼的骊山同音,为避免误会,故更名为宜山,又因古义“仪”、“宜”相通,故也作仪山;唐代莫休符《桂林风土记》说漓山“一名沉水山,以其山在水中,遂名之。”因山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畅饮江水,故以形定名象鼻山,简称象山。明代董传策在其《游桂林诸岩洞记》已称之为象鼻山。孔镛还曾赋《象鼻山》诗:“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至今仍沿用此山名。山呈东北走向,半枕江水,半依陆地,素以“粤西奇山”著称。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工部郎中舒书《象鼻山记》认为:“粤西之奇以山,粤西之山之奇以石,而省城相对之象山,则又其奇之甚焉者。”从洞旁磴道上至半山有象眼岩,形若长廊,南北贯穿,远望两个洞口若象眼,故名。山西麓也有石磴上至山顶,形成环山道。山顶平坦,小路纵横,树木交柯成荫,清幽别致。
水月洞位于象鼻山北麓,东西通透,空明如月,为岩溶地貌“穿洞”的典型。洞前有古钓台,是眺望江景的佳处。南宋诗人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描述:“水月洞,漓山之麓,其半枕江,天然刓刻作大洞,透彻山背,顶高数丈,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月轮,江别派流贯洞中。踞石弄水,如坐卷篷大轿下。”宋代蓟北处士《水月洞》诗道:“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水月”列为桂林新二十四景之一,象山集山、水、洞文物一身,被人们看作桂林山水象征和桂林城市的象征。水月洞有石刻50余件,多为宋人作品,有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作《自警》、《闲趣》、《太古》、《白首》、《春近》、《舟中戏书》等。
象鼻岩 与水月洞相邻,岩高1.9米,宽3.3米,长13.5米,岩口东向临江,岩呈条形封闭状,因在山之“象鼻”稍后处而得名。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题刻“读书岩”,称岩为“点易山窗”,张襄题诗道“千顷水光涵洞府,山窗寂静观周易。”
南极洞位于象鼻山东南麓,又名新生洞,高2米,宽1.45米,长8.4米,东向临江,壁间刻有“南极洞天”四大字。
普贤塔在象鼻山顶。是一座喇嘛式实心砖塔,建于明初。塔身第二层北面有青石线刻“南无普贤菩萨”,因名普贤塔。塔通高13.6米,塔座为双层八角形。塔身为宝瓶形,远看似大象背着宝瓶,又如插在象背上的剑柄,因而又称宝瓶塔、剑柄瓶。普贤塔造型与周围山水相映成趣,和谐美观。
云峰寺 在象鼻山西南麓。相传唐代在此建温灵庙。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方信孺在此建书斋“云崖轩”。明代在此建“范方祠”,祀范成大、方信孺。清代改祠为寺,名“云峰寺”;后来改名“福利庵”。抗日战争中遭破坏,但未全毁。1953年修缮。1979年全面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仿古建筑,两层三进、五开间,弧形山墙,朱红色柱梁、窗棂,绿色琉璃瓦盖顶。辟为云峰寺陈列馆。
舍利塔在象山公园西面,民主路万寿巷开元寺遗址内。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原为七级砖塔,历代均有维修。现塔为明初重建,为过街式喇嘛塔。分塔基底层、塔身、塔刹四部分,砖砌批灰、全白,塔通高13.22米。底层呈四方形,各宽7米,四面均有门互相贯通,门额两旁分刻八大金刚。这里原有唐代开元寺,抗日战争时被日机炸毁。唐代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转来桂林,被迎入开元寺住了一年,曾经应请在寺内主持授戒大典。
伏波公园位于滨江路北端,漓江西岸,距市中心2公里。1969年成立管理机构,辖伏波山及山麓庭园,总面积0.86公顷,为城市山林式公园。公园主景由伏波山与多级山地庭园组成。
伏波山 位于伏波公园内,海拔213米,高出平地63米、长120米、宽60米,山体面积约0.7公顷。岩石为3.5亿年前的浅海生物化学沉积,岩石层呈东南倾斜。因唐代在山下建有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伏波祠而得名伏波山;又因江水被山体阻挡形成漩流,“江澜洄洑山根”亦称洑波山。山势陡峭,拔地擎天,有“艮维矗孤峰,玉簪依天杪”的气概。
伏波山景区开发可追溯至唐代。据史载,唐代后期,伏波山是桂林佛教盛地,现还珠洞内尚存有唐代佛教摩崖造像45龛239尊,乾符年间(874年~879年)在山南建伏波庙。
宋代,还珠洞临江处被作为桂林水路游览的主要发落点,在此登舟南下可游象山、雉山、南溪山,而北上可达叠彩山、虞山,横江至对岸二江口入小东江,可览七星山、穿山、塔山,入漓后又可经雉山游阳江,入西湖可观西山、隐山,经朝宗渠过骝马山、老人山、鹦鹉山、回龙山、虞山,再回到漓江。从而伏波山的开发也就达到高潮:嘉祐七年(1062年),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史吴及在山西北边筑蒙亭;绍圣四年(1097年),桂州知府程节在山西北面建八桂堂;乾道年间(1165年~1173年),经略使范成大在山北临水处建癸水亭,在山西麓筑正夏堂,其他风景建筑有进德堂、喜丰堂、所思亭、月光亭、迎碧亭、凌虚亭、玉皇阁、状元坊等;靖康元年(1126年),临桂令唐铎在山西北凿开岩口,改变了过去游还珠洞唯有泛舟从水路而进的历史,开辟了陆路入洞的游览路线。
明代,在山顶建有龙王祠,明清时期曾两次重建伏波庙。 抗日战争期间,在山南麓又开凿还珠洞南口入洞通道,民国36年(1947年)辟为河滨公园,并将叠彩山定粤寺大铁钟、千人铁锅移至山麓,别成一景。至解放前夕,伏波山风景建筑大多废圯,或仅存遗址。 解放后,对伏波山进行了整理,重建新建了山门、癸水亭、听涛阁、临江阁、钟亭、聚味楼等。1979年建立伏波山公园,集山、水、洞、石、庭园、文物于一体,成为桂林山水又一缩影。 还珠洞 又名伏波岩、玩珠岩,位于伏波山山腹。岩主洞南北贯穿,曲折幽邃。南洞口高2米,洞内总长127米,高4米~6米,宽6米~8米。唐宋时称“东岩”,以当时唯有泛舟抵岩东口,方可入洞游览而名。唐代赵格、刘虚白题诗中有“留题东岩”之句。宋代方信孺题诗中也有“重访东岩”之句。宋代于洞口临江处筑蒙亭,李师中作《蒙亭记》摩崖洞壁,故洞又称“蒙亭岩”。洞内石壁有石纹如紫白二蛟蜿蜒相向,中间有圆晕似珠,如二龙戏珠,故旧名“玩珠岩”。传说老龙玩珠睡于洞中,龙珠被打鱼后生所取,经其父劝说送还龙珠,因名还珠洞,张孝祥题刻于洞口。传说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曾于此试剑,故洞又有“伏波岩”之名。临桂令唐铎在山西北开凿岩口,开辟了陆路游洞的道路。现在的主洞口南向,是抗日战争时人工所开凿。由南口入洞,行18米则豁然开朗,左旁有石门,名珊瑚岩,岩口临伏波潭,宋代朱颜曾于水中得小枝石花,以为“玉树”,称岩为珊瑚岩。出岩下,有石垂悬,几触于地,如??奇者,有石悬空而下,状若浮柱,去地一线不合。闻有神人名揭谛者,试剑于此”。“还珠试剑”为桂林新二十四景之一。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