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地质博物馆

介绍:

地质博物馆

首页www.gmc.org.cn

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有世界*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特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鸟类、元谋人、地质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20余万件,其中有巨型山东龙、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北京人、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山顶洞人等古人类化石。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国家级地学博物馆,参观导览,活动公告,en。成立于1916年。

科研科普/*地质博物馆

科研

地质博物馆馆出版了《巨型山东龙》、《宝石通论》、《*金伯利岩》等专着和《*矿物》、《*名泉》等图册,科研人员在《地质学报》、《Nature》、《Science》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辽西侏罗—白垩系过渡层生物群及地层年代研究》、《辽宁西部原始鸟类及伴生化石研究》等项目成果受到国内外古生物界的广泛关注。

科普

*地质博物馆在开展藏品科学研究的同时,长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矿物岩石学、宝石学和博物馆学的研究并取得累累硕果,特别是在早期脊椎动物学、昆虫学以及辽西热河生物群等研究领域所取得成果;以系统精美的宝石陈列,独到的宝石研究成果,持续的社会推广活动,带动和引导了当代*宝石科学研究、知识普及和市场消费。

*地质博物馆常年开放独具特色的陈列展览。按照地球圈层结构布局的基本陈列,不仅展示了数以万计的矿物、岩石、宝石、化石精品,陈列内容更加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而且大量采用数字化、仿生、虚拟现实等技术,让观众在浓郁的科学氛围中,通过亲眼目睹、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轻松步入精彩纷呈的地学空间。

参观指南/*地质博物馆

地理位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

票价信息

开馆时间:9:00-16:30 节假日不休息,星期

一闭馆。

票价:成人30元,学生15元。

乘车路线

地 铁:四号线西四站下车(走D出口)。

公交车:13、22、38、47、68、101、102、103、105、109、124、409、603、612、619、709、726、806、808、812、814、823、826路公共汽车西四站下;7 路公共汽车白塔寺站下;14、55路公共汽车西安门站下。

建筑布局/*地质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主馆共有大楼6层,总高约36米,东西长40米,南北长70米,建筑面积近11000平方米,建筑风格稳重大方。

展区布局图

主要荣誉/*地质博物馆

创刊于1981年的《地球》是*著名的地学科普杂志,科普讲座、科普巡展、科普咨询等各种地学科普活动连绵不绝。

*地质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展厅介绍/*地质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展厅包括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石玉厅、史前生物厅等六个部分,面积共2500平方米,另有临时展览面积1500平方米。

地球展厅

地球厅以动力为主线,介绍了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地球上发生的重要地质作用。东展线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以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为重点,西展线以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主要介绍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

相对来说,内动力地质作用更加宏观壮丽,它们主要是使地壳上升、增厚,形成许多巨大雄传的高山峻岭,而外动力地质作用则比较和缓,好像一把刻刀,雕刻出各种壮美的山川地貌。

宝石展厅

宝石厅展示宝石、玉石、有机宝石、贵金属等材料及其成品,并融入宝石鉴定、宝石鉴赏、宝石琢型、宝石评价、宝石成因、宝石微观世界、宝石分布、宝石开采、宝石加工、首饰镶嵌、人工改善宝石与人工宝石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宝石文化等知识点和兴趣点。

宝石厅以单晶宝石和玉石为主,并以天然宝石与人工宝石对比展示,以便鉴别市场上常见的相似的宝石。

中心部位:以一件十分大气、通灵、高档的展具作为展心,所展示的展品随每期主题的变换进行不定期的调换。

矿物岩石展厅

矿物岩石厅采用雅俗共存、动静结合、虚实呼应、寓教于乐的设计方式,使观众通过参与、欣赏展厅的展品,可了解自然界中矿物岩石的成因,原始产出情况、自然界种类繁多千资百态的矿物岩石、代表性矿物岩石的感官特征及可供人们使用的特性。

观众在欣赏各种精美奇特的矿物岩石展品时,通过交互式展览和虚拟展出部分,可参与对一些矿物岩石展品的探索性操作,获得相关知识。

史前生物展厅

史前生物厅,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向观众介绍生物的发展厅程和各地质时期常见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发生、进化和灭亡的过程。

从空间布局上,整个展厅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部分是小序厅,包括了一面艺术化的化石精品墙、一个可以互动操作的多媒体展具——简明生物分类查询系统,及一些有关化石的基本常识介绍。

第二部分是该展厅的主要陈列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

*单元——最早期的生命;

第二单元——生物大爆发;

第三单元——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第四单元——脊椎动物的出现;

第五单元——生物登陆;

第六单元——生物大绝灭;

第七单元——恐龙与鸟类;

第八单元——哺乳动物与人类;

此外,在该展厅的南过道,还陈列了鱼龙、*安琪龙、翼龙化石的模型各一件,以及一件观众可以触摸的长达5米的大型鱼龙化石、一个演示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多媒体展具。

关怀与鼓舞厅

关怀与鼓舞厅,展示了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地质事业的关怀与鼓舞。

虚拟展厅

馆藏精品/*地质博物馆

截止至2013年,馆内藏有各类地质标本12万余件,其中包括古生物1.3万件、地层2.1万件、矿物1万件、岩石6000多件、宝石1000多件、矿床3.3万件、地质现象1000多件,还有多件晶洞和其他标本等。其中巨型山东龙、水晶王和在辽宁西部发掘的原始鸟类化石等极为珍贵。

矿物
独居石辰砂与水晶共生钠锂大隅石(苏纪石)
羟砷锌石萤石与方解石晶簇天河石
六方柱状磷灰石水晶紫晶晶簇
羟砷锌石花朵状石膏十字石穿插双晶
钒铅矿球状磷氯铅矿球状羟砷锌石
宝玉石
围岩中的红宝石晶体与方解石等共生的祖母绿海蓝宝石
翡翠摆件玛瑙切片蓝玛瑙球
青金石屏风金刚石坦桑石
金绿猫眼紫晶田黄
星光蓝宝石粉红色碧玺托帕石
古生物
圣贤孔子鸟中华龙鸟周口北京人遗址的灰烬
*鬣狗中华弓鳍鱼元谋人(牙)
原犀沼泽野箭蜓真獾
震旦角石楔羊齿新疆隐孔贝
玄武蛙燕细姬蜂印痕薄扁甲

分馆概况/*地质博物馆

黄果树馆

黄果树奇石馆位于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于2010年6月15日开馆,2012年成为“*地质博物馆黄果树馆”。

黄果树奇石馆占地面积40000余平方米,其中馆大楼建筑面积为5800平方米,展陈面积3800平方米,分设“远古沧桑馆”、“雅韵天成馆”、“梦幻晶花馆”。

2013年,馆藏标本1500余件。化石类藏品中有蜚声海内外的三叠纪时期的鱼龙、幻龙、贵州龙、海百合、真颌鱼、龙鱼等;岩石类有代表贵州喀斯特地貌的硅质岩、钙质岩、沉积岩、交织岩等;矿石类有极具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的辰砂、雄黄、雌黄、水晶、萤石、方解石、孔雀石、绿松石、蓝铜矿、褐铁矿、辉锑矿等。

奇石馆是*观赏石协会“多功能综合性基地”、 “贵州省古生物科研和科普教育基地”、“贵州省观赏石展示和研发基地”、“贵州省百家旅行社推荐参观点”。

本溪分馆

本溪地质博物馆座落在本溪国家地质公园本溪水洞景区内,占地面积为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80平方米。

博物馆是由地球科学厅、生命进化厅、矿产资源厅、地质遗迹厅、多功能厅和综合厅等六部分构成。充分利用图片、文字、模型、实物标本、影视、信息系统和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示地球在46亿年的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由各种地质作用造成的地质遗迹。展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从距今35亿年前的细菌化石到现在的人类的演化过程。

馆内陈列了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史前地质遗迹,*珍贵标本30余件,珍稀标本3300余件,其中金刚山义县翼龙、本溪甲龙、马氏燕鸟吃鱼等系世界*化石标本;中华龙鸟、尾羽鸟也是世界仅有的几块当中最精美的标本:幻龙、鱼龙和海百合、群龟、九龙壁等化石标本乃是化石中的珍稀精品。热河生物群的古生物化石几乎涵盖了脊椎动物的所有门类,尤其是早期鸟类化石,带羽毛的恐龙、奇特的水生蜥、完整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以及最早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等珍稀国宝级的化石,是本溪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07年成为辽宁省科普教育基地,2008年获得三星级本溪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辽西分馆

宜州化石馆创建于1994年,是辽宁省*座古生物化石博物馆,1996年被接收为*地质博物馆辽西分馆。

一年接待中外专家学者就达千余人次,各级领导几百人次,游客十几万人次。宜州化石馆相继被评为“全国石文化事业先进单位”、“*古生物学会科普基地”、“辽宁省科普基地”、“锦州市科普基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实习基地”等等,并在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AA级旅游景点”。

宜州化石馆共设有五个展厅。

常州分馆

中华恐龙园位于常州新北区汉江路1号,是一座以恐龙为主题的,融博物、科普、娱乐、休闲及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游乐园,又称“东方侏罗纪公园”。园区核心部分——中华恐龙馆,又名*地质博物馆常州分馆,是国土资源部和常州市人民政府的合作项目,截止至2013年,是*收藏展示*系列恐龙化石较为集中的专题博物馆。

馆内运用多项现代技术,并通过生态模拟的环境设计,展示恐龙这一古生物产生、发展、演化直至灭绝的过程,旨在弘扬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新自然观,是寓教于旅游体验之中的新型科学殿堂。园内以恐龙为特色的新一代高科技游乐项目分布其中,整个园区共分欢乐街、重返侏罗纪、雨林冒险、中华恐龙馆、极限挑战、园艺博览园六大主题游乐区,共50多个游乐、表演项目。

自2000年开园以来,乐园紧紧围绕恐龙的主题展示、游乐、演艺、商业、环艺等内容,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园区拥有收藏展示*系列恐龙化石较为集中的专题博物馆,展示有国宝级恐龙化石五十多具。

江西分馆

江西省地质博物馆即*地质博物馆江西分馆是江西省惟一的一个专业地学博物馆(截止至2013年),其前身是1927年“江西矿业调查所”的“江西地质矿产标本室”和1935年李四光教授创立的“庐山地质馆”。新建的江西省地质博物馆于2006年2月27日正式开馆。

江西省地质博物馆是集地学科普和江西地质、矿产、环境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分为地学科普展区、江西矿产资源及应用展区、江西地质环境展区、江西省地矿局展区、宝玉石观赏石展区五个部分,面积近600平方米,拥有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矿石、宝玉石观赏石等各类藏品近2000件。

先后被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江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被*地球物理学会授予“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西峡分馆

*地质博物馆西峡分馆的前身是西峡恐龙蛋化石博物馆,始建于2000年10月,占地3500平方米,总投资1800万元。

据专家考证,1993年在西峡县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有6科、9属、13种,分别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西峡恐龙蛋化石分布之广、含蛋层数之多、成窝性之好堪称世界之最。

*地质博物馆西峡分馆,以恐龙文化为主题,展示了西峡境内出土的各类恐龙蛋化石精品和国内外恐龙蛋化石、骨骼化石标本,是一个集科研、科考、科普、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地质博物馆。

房山分馆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2010年5月15日起开放。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也是*地质博物馆的房山分馆,位于房山区长沟镇,是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

博物馆占地面积91.65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截止至2013年,是国内建筑面积*、展陈内容最丰富的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嘉荫分馆

2010年7月31日,*地质博物馆嘉荫恐龙馆正式挂牌,诞生于东北边陲的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是一座集科普、娱乐、观光、休闲于一体,将自然科学和人文景观紧密结合的大型综合博物馆,是*第五座恐龙博物馆,也是*一座集保护区和展览馆于一身的园中馆(截止至2013年),是*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烟台分馆

*地质博物馆烟台馆位于烟台市莱山区国际植物艺术博览苑用地西侧,北靠黄海、西临游艇中心和大型度假村、南接滨海路。

景观设计面积约 7.9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地质博物馆

翻开*地质博物馆90年的曲折历史,那一幕幕鲜活的场景、一张张生动的面孔、一件件精美的藏品,无不在倾诉中华民族的奋发与苦难,无不在演绎地质科学的宏大与精深,无不在展示地质学人的探求与风采,这分明是一部活生生的*近代科学发展史。

偏安丰盛二十年 (1916-1935)

从1916年馆的诞生到1928年国民政府习北伐成功,再到1935年地质调查所南迁,是地质矿产陈列馆从奠基开始,逐步加快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馆的领导人依次为丁文江、翁文灏、安特生、卢祖荫和徐光熙,其中,前四位是*地质学会的创会会员。

地质陈列馆从最初的四个陈列室(矿物岩石室、地质系统室、煤铁矿产室和金属矿产室)发展为七个陈列室(新增非金属矿产室和两个古生物室,并在原矿物岩石室增加动力地质内容),后又增加煤炭、石油、土壤和新生代部分;陈列标本从最初的899件发展至近万件(尚有未陈列标本不下10万件);陈列面积从最初的不足百平方米发展为1000平方米; 陈列馆从丰盛3号之一隅,扩大至占据全院。这中间,兼任馆长翁文灏的贡献*,大总统黎元洪带头捐款亦可圈可点。1920年,丁文江、章鸿钊、翁文灏商请农商部为筹建地质图书馆发起募捐,黎元洪大总统捐款1000元,各界捐款共计39000元。1921年,在北京兵马司胡同9号建成地质图书馆,用其余额8000元为陈列馆添建两间展室,增加陈列面积400平米。1922年7月17 日,新建成的图书馆和陈列馆举行开幕式,黎元洪大总统莅临讲话并参观了地质陈列馆。

期间,两个震惊全世界的科学发现均由第三任馆长、瑞典人安特生引发。安特生(丁。G.Andersson),瑞典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1901年获瑞典萨普拉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瑞典地质调查所所长、万国地质学会秘书长。1912年,受聘任北洋政府工商部矿政司顾问,1920年任地质矿产陈列馆馆长。一是于1918年由安特生组织启动对北京周口店遗址的挖掘,最终于1929年由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二是于1920年在河南渑池发现“仰韶文化”。1922年,地质陈列馆以临时展览的形式*次公开展出“仰韶文化”文物,成为*考古学发端的*展览场所。以临时展览的方式展示重大科学发现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从此成为*地质博物馆的一个优良传统。

1929年赵亚曾不幸在云南昭通遇害于地质调查途中,第五任馆长徐光熙照料赵氏孤儿,品德高尚。赵亚曾,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在短短的6年工作中,他在山东、辽宁、河南、湖北、浙江等省的偏僻山区做过多次调查。1929年,参加中央地质调查所对西南地区组织的*次大规模的地质调查。遇害时年仅3l岁。被誉为北京大学最杰出的人才之一。

流离十四载,一路两遗址(1935—1949)

1927年,民国政府在南京建都,北京改称北平。北平逐渐失去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加之日寇入侵,华北危急。1935年,地质调查所迁往南京。地质陈列馆一万余件藏品随迁南京,在南京珠江路942号(现700号)新建的陈列馆中布置了12个陈列室,于1937年初建成开放。

“七七事变”的炮火终结了刚刚开放的南京地质陈列馆。11月日军占领上海,逼近南京。地质调查所同其它机构一样,仓促撤退,限期三五天内搬完。陈列馆精选标本313箱,由高振西经水路押运至武汉,11月下旬又运到长沙,进行简单修整。次年7月,武汉告急,地质调查所只得从长沙再迁至重庆。陈列标本随同其他物品一起挤入四川地质调查所内。不久,地质调查所在重庆北碚盖好房子,陈列标本才搬到北碚所内安置。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之前,馆长盛莘夫奉命留守南京,凭借流利的日语与日军周旋,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逃出南京,回到北碚。

1943年12月25日,中央地质调查所与中央研究院动植物所、气象所及工业试验所、农业试验所、西部科学院等共同发起筹建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正式开馆。其中,地质馆由中央地质调查所设计、提供标本,分矿物岩石、地层古生物、脊椎动物化石及土壤四部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1946年夏,中央地质调查所迁回南京珠江路旧址,任命侯德封为南京地质陈列馆馆长,主持陈列的恢复和重建。参与整理的有程裕淇、杨钟键、刘东生、王存义、蔡震中等人,于1948年10月正式开放(只恢复了抗战前的80%)。

故馆春秋(1935-1949)

1935年,地质调查所迁往南京,留下部分人员、标本和设备在北平丰盛胡同和兵马司胡同原址,归属新组建的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所长谢家荣。“从此至北平和平解放,丰盛3号陈列馆再未设主任(馆长)一职”,其事务均由历任分所所长直接管理,姑且称之为“故馆”。

故馆—北平地质矿产陈列馆,因标本大部迁往南京,除新生代化石陈列室尚维持现状外,其它大不如前。自1936年夏开始,经贾兰坡、李悦言等多次整理充实。3~1937年2月下旬,*地质学会第13次年会在北平召开,陈列馆建成14个陈列室(新生代、古生代及中生代、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西山地质、普通地质、周口店猿人洞、变质岩、火山岩、水成岩、地层、地质构造、矿物和土壤),以不少于南京馆的展品量向社会开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北京人”头盖骨模型和仰韶陶器。六十多年后,贾兰坡把当年装架展出的北京猿人时期动物群称为“小动物园”。这是日寇洗劫前北平地质矿产陈列馆最辉煌的时期。

“七七事变”前夕,杨钟键接任北平分所所长,不久北平沦陷,杨亦于当年11月南下到大后方长沙、昆明。1937年,为应对动荡局势,北平地质矿产陈列馆将前后门对调,即正门由丰盛胡同3号改在兵马司胡同甲58号(现6号),与北平分所正门兵马司胡同9号(现15号)近在咫尺。

由于北平分所有一新生代研究室(与美属协和医院合办),一度免遭日军骚扰。这一时期,北平分所由新生代研究室负责人裴文中代管。珍珠港事件后, 日美宣战,北平分所亦未幸免。

稍晚,伪华北综合研究所在北平分所内设华北地质研究所。多次请章鸿钊出任所长,均遭拒绝。后由李岐山兼任。

此后,陈列馆曾被日伪军强占,陈列标本几度搬迁至动物园附近的陆谟克堂(国立北平研究院生物研究所)堆放,损失严重。

期间,发生两个令人难忘的事件:

葛利普拒日

葛利普(A.W.Grabau),美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1870年出生,190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应聘来*,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地质调查所古生物室主任。*最早的一批古生物学者大都出自他的门下。对*古生物学、地层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地质博物馆早期收藏的许多无脊椎动物化石多由葛氏鉴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坐在轮椅上,横挡在大门口,手持美国国旗,高呼反侵略、反战争口号,阻止日军进入陈列馆。后被日军囚禁,身体日渐虚弱,日本投降后被接出,最终逝于地质陈列馆西厢房。

“北京人”头盖骨丢失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派高振西到南京,后又到北平与王竹泉、裴文中等一起接收伪华北地质研究所,后返回南京。

中央地质调查所任命高平为北平分所所长。

仍由贾兰坡主持地质矿产陈列馆的恢复工作,终未能对外开放。

运筹十年获新生(1950—195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设立*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在南京设立由高振西负责的全国地质陈列馆工作领导机构,辖南京地质陈列馆和北京地质陈列馆。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成立。1953年1月,全国地质陈列馆领导机构迁北京,高振西任馆长。因建部需要,北京馆被拆除,标本被临时存放在故宫文华殿和六铺炕等处。

1955年,南京地质陈列馆下放江苏省地质局,全国地质陈列馆与北京地质陈列馆(故馆)融为一体。

1956年,地质部决定在北京西四新建一万平方米的全国地质陈列馆大楼,1958年9月新馆大楼落成,并更名为“地质部地质博物馆”,1959年9月完成一至四层26个陈列室共计4500平方米、17039件标本的陈列布展工作,10月正式向社会开放。成为*地质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曲折发展四十年(1960—2000)

1960年,地质部地质博物馆划归地质科学研究院(后更名为*地质科学院)领导,副院长冯志爽兼任馆长。

此后,经历“文革”闭馆停滞、地震破坏,也经历了不断调整、不断创新,直至2000年底馆大楼修缮改造立项得到上级批准,*地质博物馆在曲折中发展四十年。这期间馆的主要领导人有王子麟、和吉甫、刘涌泉、黄正之、邢裕盛、季强。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