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广西师范大学

介绍:

广西师范大学

首页www.gxnu.edu.cn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雁山3个校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育才、广西师范大学地处国际旅游胜地、校园面积4100多亩。有王城。

人才队伍。university,normal,学术研究,guangxi。

文化传统/广西师范大学

校徽广西师范大学校标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独秀峰和王城校区正门组成的图案,图案上方套内圆环,下方有“1932 ”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左上方是由著名书法家、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伍纯道题写的“广西师范大学”,外环右上方是"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大写英文。
校标图案由规整对称的几何图形组成,使图案极为严格与规范,体现学校管理科学、治学严谨;整个标志以紫色为主色调,寓意学校紫气满园、事业辉煌;主体结构左右对称,与王城校区建筑风格一致,体校学校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中间的独秀峰高耸挺拔,层次分明,轮廓清晰,在线条的搭配及勾勒下,犹如熊熊的火焰在跳跃,将校园映衬得格外艳丽,寓意学校的事业蒸蒸日上,充满活力;与正门组成的图案,像一把燃烧的火炬,象征学校薪火相传,追求卓越;整座山峰在天空的衬托下,形成一种高远而博大的空间美,象征校园海纳百川、和谐并包;秀丽的凉亭独傲峰顶,为巍峨挺拔的独秀峰充满了生机,寓意师大人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内圆环紧套正门和独秀峰,犹如一轮红日照耀学校,象征着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共创辉煌;学校的正门敞开,预示学校放眼未来,开拓进取。
校歌

广西师范大学校歌《育才之歌-广西师范大学校歌》完成于2003年。
2002年,在庆祝广西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时,广西师范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校歌。历时一年多,收到歌词20余首。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由校党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了既有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学者;既有学识渊博的博士,也有饱经风霜的离退休老干部参加的创作组。在几番讨论,几意其稿之后,终于写出了校歌的歌词。并由王晓宁作曲。
校歌歌词:独秀苍苍,岁月茫茫;聚山水灵气,树华夏栋梁。王城学府传古韵,灵魂工程谱新章。
图强!奋发!奋发!图强!图强!图强!
漓水悠悠,书声琅琅;重礼智诚信,育桃李芬芳。大道坦荡君行健,志存高远万里翔。
图强!奋发!奋发!图强!图强!图强!
歌词基本含义:坐落在桂林市独秀峰山下的广西师范大学具有“岁月茫茫”的悠悠历史,秀丽山水养育一代又一代学子,广西师范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祖国的栋梁。古王城有几百年的办学历史,积淀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今天的广西师大人,发扬光大,在这块土地上谱写现代教育的新篇章。在悠悠的漓江河边,传来一阵阵的读书声。礼智诚信成为广西师范大学办学思想之一,教书育人使青年学生茁壮成长。

校训

尊师重道 敬业乐群
校训含义:“尊师”,意为尊重教育、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求我们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养成尊师的品德。“重道”,意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坚持正义、善德立身,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精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治教治学,不断创新,追求真善美。“敬业”,意为热爱专业、笃学求精、勤勉创新、献身事业,要求我们专致学业、忠于职守,有为社会发展而奉献的价值追求和勤恳作风。“乐群”,意为和谐共处、诚信宽容、团队合作、厚生益众,要求我们善于合作,同舟共济,携手共建和谐校园。

出版成果/广西师范大学

学校有出版社、杂志社、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东方丛刊》、《唐代文学研究年鉴》、《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广西物理》等8种学术刊物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东方丛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等刊物在国内享有较好的声誉。《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于2002年被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并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强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2003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进入北图中文核心期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建社以来,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教材管理先进集体”、“先进高校出版社”,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良好出版社”,被广西新闻出版局评 为“优秀出版社”。曾3次获得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次获得中国图书奖。在全国图书印装质量署优质产品评比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04年连续五年分别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银奖和铜奖。图书装帧设计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在2004年中国大学版协组织的“第五届中国大学最美图书”的评比中,在全部80余奖项中获得11个,比例超过10%。在2004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全国第六届书籍装帧”评比中,一共获得19个奖项,在全国572家出版社中位居15位,在全国大学出版社中名列第三。2003年、2004年出版社销售收入分别达1.8亿元和1.7亿元。在教育部组织的综合评估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大学出版社前茅。校园文化

学校打造了一批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坚持举办“独秀大讲坛”,开展“一院一节一特色”系列活动,获得一批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成果奖。连续9年共开展18期“大学生理论学习月”活动,获得广西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创新成果奖;连续举办9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05~2007年培育了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18项*奖项;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连续10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的联合表彰;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学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学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近三年来,有16个班级获自治区、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234人被评为自治区、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有327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专业技能、体育等竞赛中获奖,摘取世界锦标赛等国际体育大赛金牌16枚。

学校领导/广西师范大学

职务姓名
校长梁宏
副校长陈洪江、钟瑞添、白晓军、蔡昌卓、李传起、张师超、覃卫国
党委书记王枬
党委副书记梁宏、唐仁郭、查丹明
纪委书记查丹明

历史沿革/广西师范大学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32年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在桂林雁山,是中国近代早期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杨东莼为首任校长。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于1936年并入广西大学,成为广西大学文法学院(后称法商学院),1941年重建,校址在桂林市东灵街、六合路。1942年3月改为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8月又改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直属中央教育部。在抗战期间的1944-1945年,学院的教师学生及家属带着一部分器材,于战乱中历尽艰辛,疏散、迁移到广西三江、贵州平越,直至抗战胜利才返回桂林。1946年2月迁址南宁并改名为国立南宁师范学院。1950年2月,国立南宁师范学院从南宁迁回桂林,再次并入广西大学,成立广西大学师范学院(后称文教学院)。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在原广西大学的校址上(桂林市将军桥),以文教学院、理学院留下的部分人员、师范专修科学生和房地产、图书资料以及仪器设备为基础组建广西师范学院。1954年7月30日,学院奉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特科学校对换校址,从将军桥迁至桂林王城。1976年5月在桂林市三里店设分部(现为育才校区)。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12月8日,在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建设雁山校区,2007年10月7日投入使用。
建校以来,杨东莼、李四光、胡适、陈寅恪、黄现璠、薛暮桥、陈望道、欧阳予倩、谭丕模、阳翰笙、陈岱孙、千家驹、陶大镛、林砺儒、王永华、曾作忠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荟萃学校,执教治学,弘文励教。特别是抗战时期,学校云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名家荟萃,阵容盛极一时,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著名的三所高等师范院校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学校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特别是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蒸蒸日上,至今已成为学科较为齐全、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广西现代高等师范学府,并在广西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研成果/广西师范大学

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良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已经开展的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建设中,学校立项建设350多项教改项目,其中获得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等各类教改立项项目20多项;在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共获得*奖8项;自治区级以上奖励78项,其中自治区级一等奖21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31项,居广西高校之首。“十五”以来,学校获得各类各级教改立项项目357项,其中*立项项目4项、自治区级立项项目79项、校级立项项目276项。学校现有“十五”自治区级重点建设课程5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5门,至此已有24门课程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重点建设课程;有2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级精品专业。“十五”以来,学校有7种教材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17种教材获广西高校优秀教材奖,3种教材被确定为自治区精品教材,5种教材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建设教材。2000年以来,学校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内的各级各类基金项目共1427项,其中*项目77项,省部级项目364项。学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254多项(截止2004年),其中出版各类著作502部(截止2004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180余篇(截止2004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2项次 (截止2004年)。由于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科学规范,成绩显著,教务处连续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高教研究室被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科研处两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单位”,成人教育学院在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中被评为优秀,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良好单位”,2001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及“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学校国家文科基地文学科点在终期验收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是全国23个中文基地中*被评为优秀的地方大学文科基地。学校2001年被教育部挑选作为每省一所进入本科教学随机性水平评估的高校,较后学校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山东师大、上海师大、福建师大一起被评为良好等级。

评价荣誉/广西师范大学

近几年来,教育部领导陈至立、周远清、张保庆、韦钰、王湛、赵沁平等都曾到学校视察指导,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继续教育工程、校园环境等方面的工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相当高的评价。2001年7月1日,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绿色大学”等称号。学校教务处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学校高教研究室连续两次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科研处被评为“全国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单位”“‘九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科研管理(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先进集体”“‘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

学校简介/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属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学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3114.9亩。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255人,全日制本科生13949人,研究生4098人,留学生375人,函授、进修生等7904人。建校75年来,学校为国家尤其是广西培养了16万名教师和其他专业人才。

办学条件/广西师范大学

学校规模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40000余名,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3500余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700余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约600名,外国留学生500余名,函授生11500余名,各种长、短期培训学员6000余名。此外,我校独立学院——漓江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3000余名。

机构设置

党群部门:党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武装部、校工会、校团委、校科协、社科联。
行政管理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 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国际交流处、研究生学院、保卫处、监察处、审计处、校产管理处、离退休工作处、后勤管理处、雁山校区建设与管理委员会、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办公室、校友总会秘书处。
校直业务部门(含附属机构) :图书馆、档案馆 、学报编辑部网络中心、广西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成人教育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应用科学学院、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医院。 

院系设置

学校现有23个二级学院(含一个独立学院——漓江学院)和22个校属研究所。包括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漓江学院(独立学院) 。
文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被自治区教育厅定为广西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21世纪园丁工程”的技术支撑单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南地区桂林主节点、教育部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广西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广西高校政工干部培训中心也设在我校。

学科门类

学校是广西具有博士授权的三所高校之一,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8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有12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2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0大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师范性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理论物理等一批学科在广西具有重要地位,在国内的同类院校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师资力量

学校有一批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的资深教授,还有一批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在1051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59名,副教授345名;在岗博士176名,在读定向或委培博士7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8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4%,居全区高校首位;教师的平均年龄37岁。教师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8人,广西优秀专家9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8人,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5人,入选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10人。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渐趋合理,出现了“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化、后劲足”的可喜局面。
学校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十五”期间广西高校重点学科10个、重点实验室6个;有1个实验室被确定为8个首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之一;有1个重点实验室继2002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金源单位后于2004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金源单位;有2个重点实验室被确定为广西首批建设的13个人才小高地之一的广西医药产业人才小高地项目的共建载体;“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及其人才培养”被确定为广西首批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
学校是广西实施“人***桂”建设工程主体单位和广西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21世纪园丁工程”的技术支撑单位;设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广西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广西高校政工干部培训中心、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研究基地等国家或自治区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机构。国家文科基地在终期验收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是全国*被评为优秀的地方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文科基地。

基础设施

学校现有王城、育才和雁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5000亩(其中雁山校区规划占地3383亩,*、二期共2071亩土地征用工作已完成),校舍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其中图书馆面积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2686万元,其中教学科研实验设备9886多万元。馆藏图书约210万册,中外文期刊5573种。目前,第三个校区——雁山校区已开工建设。校三个校区功能布局合理,条件优良。王城校区位于桂林市中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历史、美术、音乐、旅游等专业的教学基地。育才校区位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是学校的主校区。雁山校区位于桂林市教育园区,正逐步建设为现代化校园。学校建筑面积为71.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2亿元;有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室(中心)和公共教学平台29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2个,校级实习实训基地155个。全校图书馆舍总建筑面积29618.75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33.97万册,中外文期刊5573种,电子图书49.15万册。建有球类馆、武术体操馆、塑胶田径场等各类现代体育设施,总面积89879.16平方米。学校是CERNET华南地区网桂林主节点依托单位。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