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院 - 省中医中医世家。
江苏省中医院,省中医中医世家。
承担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2006年承担各类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共计690名,292名境外留学生和237多名本、专科生等临床教学任务。
医院在全省及全国享有较高声誉的知名专家层出不穷,如首任院长、中科院学部委员叶橘泉教授,著名肾病学家、中央保健局特聘专家邹云翔教授,著名消化科专家张泽生教授,针灸科专家邱茂良教授,儿科专家江育仁教授等;目前仍坚持在临床一线的如耳鼻咽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消化科专家徐景藩教授(全国卫生界*奖“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以及中青年专家邹燕勤教授、唐蜀华教授、曹世宏教授、单兆伟教授、徐福松教授、刘沈林教授等。大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中青年专家已成为所在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近十年来又先后引进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出站人员80余名,其中不少人曾在国外研修或受到培训。技术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基本合理的人才队伍为医院的发展和声誉日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50年来,医院坚持中医医院办院方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水平为重点,继承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专家和重点学科的学术影响和示范带头作用。注重中医专科专病门诊的优势效应,常年开放专科、专家门诊78个(在全国中医系统中开设专家门诊最多)。坚持“科教兴院”战略,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院承担着大量的全方位教学任务,每年完成多层次(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留学生等)课堂教学4000多学时,接受大量的临床实习、国内外医师进修培训任务,多年来业已培养出数以百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跨世纪人才。重视中医科研工作,致力于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 97年以来获各级科研课题成果奖46项,目前在研课题156项,其中*课题7项。近几年来,医院进一步加强了中医学术对外交流工作,举办外国医生临床中医学习班,每年接受大批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外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来院进修学习。每年接待近40批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人士来院参观访问,扩大了中医药和我院在海内外的影响。
继续保持国家重点专科6个:肾内科、耳鼻喉科、消化科、儿科、急诊科、针灸科(教育部及省级重点专科);省重点专科11个:男科、心内科、妇科、眼科、推拿科、呼吸科、普外科、血液科、儿科、针灸科。为不断满足医疗市场和人民群众需求,新组建专科消化系肿瘤外科和整形外科。至年末共有医药专科41个、护理单元37个。年门急诊量202.6万人次,日门诊量6000人次左右;实际开放病床数1111张,年出院病人数23552人次,各项医疗指标达到预定目标。
在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预防工作方面,为江苏省暨南京市及周边省份地区的百姓健康保健事业,发挥了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作用。在卫生事业不断深化、社会需求进一步降低医疗收费的背景下,医院实现了新一轮的战略调整。
门诊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于2006年10月28日全面启用。改造扩建后的门诊大楼建筑面积由10186平米,增至17000平米,改造室内中庭2处,新增自动扶梯6台、观光电梯2台,新配中央空调系统,增容整合了电力配电系统,新配安全监视系统和消防自动报警喷淋系统,布设观赏室内景观7处,增设了自动叫号、背景音乐等人性化服务系统,为病人提供了宽敞、舒适、怡人的就诊环境(门诊部环境有新图片展示)。医院南扩43亩工程顺利推进。新购置医疗设备3909万元,医疗设备总值24216.25万元。
医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精神和要求,贯穿全年工作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重点,切实做到医疗“三合理”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将“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落在实处。
全年科研立项13项,获科研资助经费1770万元,其中纵向课题经费1306万元,横向课题经费464万元。共获各级科技成果奖4项,其中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完善了伦理审查标准与规程并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建立了我院“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伦理委员会”,接受WHO SIDCR“发展伦理审查能力战略行动”的认证培训。
人才建设:至年末共有职工1717名,全面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聘任,经各级组织、职能部门审议,院聘任委员会审定,共聘任高级卫生技术人员305名,其中正高101名,副高204名。其他专业系列副高级技术人员19名。中级卫生技术人员349名。其他专业系列中级人员29名。初级技术人员实现全面聘任。技术工人也实现了全面聘任。有徐景藩、夏桂成、唐蜀华、曹世宏、单兆伟、刘沈林等57名江苏省名中医、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继续在医疗一线为健康事业服务。拥有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25名,副教授48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8 名。设有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伤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病理学、中药学等10个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学科。全面启动“青苗培养计划”,举办院内名医“跟师学习班”;加强“三基训练”,严格对中青年医师技能考核,提高中医素养。为全面提升专科发展平台,引进一批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组建新专科2个,提高了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