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青岛市市立医院

介绍:

青岛市市立医院

首页www.qdslyy.cn

普外科。重症医学科,科室设置,患者服务,风湿免疫科。

医疗保健,山东医院。各地医院,生活服务。

服务品牌/青岛市市立医院

“生命绿洲”指医院是带给患者生命希望和健康的绿洲,其具体寓意是:

1、“建设绿色通道,营造救死扶伤的安全绿洲。不惧风险,一心救人,行动迅速,诊断准确,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千方百计使患者获得新生;

2、打造服务品牌,建设使患者放心的健康绿洲。建设放心病房,实施无缝隙护理,坚持星级服务,营造爱心氛围,使患者感到舒心,享受到家的温馨,解除病痛,恢复健康;

3、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绿洲。建设学习型医院,开发人力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把医院做强做大,使市立医院这块生命绿洲长青。


基础设施/青岛市市立医院

 地处青岛市胶州路、安徽路,依傍东西快速路,为青岛市中心的交通枢纽,在青岛市医疗急救和干部保健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市立医院东院区位于市区东部,是东部新区*市属综合性医院,拥有设施完善、科室齐全、环境优雅的门诊、病房综合楼,设立VIP病房、国际门诊、病房,满足不同层次的就医人群需求;目前,集团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81700平方米的岛城单体*建筑的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现代化门诊、病房大楼竣工在即,这也将是2008年国际奥运会的医疗保健中心。地处崂山风景区----九水十八潭的北九水疗养院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成为集疗养、保健、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青岛市干部保健基地,是疗养、旅游、度假的胜地。青岛市市立医疗集团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先进的技术设施、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优质的服务,将为岛城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特色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

2007年4月29日,青岛市市立医院被认定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定点医院。占地160余亩,拥有建筑面积87300平方米,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科室齐全、环境优雅的门诊病房综合楼……医院的就诊环境和硬件设施堪称国际一流。但作为奥运会、残奥会定点医院,医院在赛事期间将要接诊的是来自五大洲的运动员和世界各地的观光客,要真正为国际友人做好医疗保障,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国际化标准的服务模式。
2006年和2007年两届国际帆船赛和两届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医疗保障任务,为医院积累了足够的大型国际赛事医疗保障经验,经过三年的心血和汗水,2008年奥帆赛医疗保障时,医院终于探索出一条成熟的赛事医疗保障之路:创造性地推出“七专”赛事运行服务体系;引入国际化诊疗规范和诊疗流程,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在建立国际化管理机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在全国定点医院中率先举行2008年奥帆赛/残奥帆赛医疗保障启动仪式;启用远程医学会诊中心和运动医学康复中心,建立现代化的智能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8+2”值班体系,开展“人文奥运、和谐医疗”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推介活动……探索之路是艰辛的,但追求卓越的市立人从来都没有畏惧。倾尽心智、开山凿石后,终于企及了百年奥运的梦想。前来视察的国际残奥委会主席Philip Craven和国际奥委会医学与科学部主任Patrick Schamasch不约而同地向中外媒体表示:我们看到了一所高科技的医院,看到了一支非常优秀的诊疗团队。 赛事期间,医院共接诊持证注册人员310人次,圆满完成奥帆赛残奥帆赛医疗保障任务,谱写了市立历史的鸿篇巨制,实现了数辈市立人的百年梦想。其中还成功抢救心源性猝死的意大利代表团成员,入院后的短短3小时内,迅速完成经过4次电除颤的心肺复苏抢救、明确诊断、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创造了心源性猝死抢救奇迹,完美的展现了市立医院国际标准的救治水平,赢得了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医院还以疾病的诊治和病人的康复为出发点,借鉴国外医院的先进管理模式,将相关专业进行资源整合,成立心脏中心,将心内科和心外科集中管理,使来这里就诊的病人得到*效快捷的治疗,后来这种管理方式又被推广到骨科,实现了与运动医学的完美结合等等,新的管理模式达到了相关科室资源共享的效果,为医院学科建设探索出了新的、更广阔的发展思路。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医院重视与国际的人才合作交流。在人才培养方面,医院“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已派出100名中青年骨干到国外深造,同时医院已同1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国外同行全新的技术和理念都为这所百年老院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的市立医院在经过一场奥运医疗保障的磨练后,实现了破茧成蝶般的蜕变,并将此作为一个迈向国际化的起跑器和加速器,使市立医院站在百年老院坚实的臂膀之上,迈出了创造下一个辉煌的新步伐。

医疗设备/青岛市市立医院

拥有1.5T核磁共振(MR)、直线加速器、16层螺旋CT、超声聚焦消融机、计算机X线摄影(CR)、血管造影系统(DSA)及立体救护楼顶飞机平台等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开展的冠状病、先心病介入手术、脑血管病介入手术、心脏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高位胆管癌和肝癌手术、超声刀肿瘤消融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皮瓣与骨移植、椎间盘镜手术和关节镜手术、肝移植、肾移植、干细胞移植、二代试管婴儿及眼科手术等各种高难技术项目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附近公交/青岛市市立医院

公交线路:2路,5路,205路,212路,214路,218路,222路,301路,305路,308路,320路,325路,366路,702路,隧道1路,隧道3路,隧道5路,隧道7路

历史渊源/青岛市市立医院

 建国初期,医院被人民政府接管以后,在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方针的指导下,在奋进之路上披荆斩棘,为人民的健康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医院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医疗改革步伐加快,市立医院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式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拥有2150张床位(包括疗养床位)、以两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为主体的现代化大型医疗集团。进入新世纪以后,这座被百姓喻为“生命绿洲”的医院,更是藉着奥运的契机,以崭新的面貌、稳健的步伐,向着国际化标准的医院阔步前行,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续写明天的辉煌。

建国初期

始建于1916年的医院前身-新町医院, 1931年改名为青岛市市立医院,经过了历史的跌宕起伏,1949年青岛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从此确立了医院发展的历史走向。当时医院建筑面积仅为6000m2,拥有职工137人,其中医护人员96名,床位也只有163张。1950年,医院进行人员整编后,医护人员更少了,仅剩73名。但就是这么百十号人、百十来张床位的医院,在胶东半岛地区仍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大”医院,与另外一两家“大”医院共同承担着整个胶东半岛及周边地区的医疗救治任务,1953年医院接建3栋二层楼房和两栋平房后,门诊总量已达112280人次/年。建国初期,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处于摸索前行阶段,医院医护人员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在医疗技术水平上取得了初步的进展。1953年,食管癌切除手术,耳鼻喉科施行的喉全切并食管切除、颈淋巴清扫术获得成功,轰动岛城医疗界;1957年外科成功施行了青岛市首例二尖瓣闭式分离术,成为青岛市心脏病治疗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节点;1959年医院建立了科学研究室,下设内科、外科、中医科等9个研究小组。副院长兼外科主任王训熲带领全科人员,成功抢救了青岛市首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并在山东省首创了“皮浆植皮法”,不仅在青岛市,甚至引起国内业界同行的极大关注,产生了重大影响;50年代中后期,以王训熲为代表的外科医师,业务技术和业务量迅速发展,尤其在胆石症和胆道蛔虫的研究方面,在70年代已步入全国领先水平。1973年,王训颎等编著的《胆石症》一书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为胆石的成因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内外业界都对此给予较高评价。 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阶段,物资设备极其贫乏。即使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我院的医疗设备仍是处于岛城乃至省内前列。1956年,全院已有医疗器械22种、132件;1957年医院添置了省内*台匈牙利产500mA的X线机一台;1974年医院引进日本产三相150KV1000mA仨球管两床X线机1台,并于第二年投入使用,为我院医疗技术水平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为贯彻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后,医院在做好院内医疗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救助及医疗援助任务。1951年,医院先后选派三批14名医护人员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贡献了中国人、卫生工作者的一片爱国热情。医院自1968年就开始选派医护人员赴坦桑尼亚进行医疗援助,援坦工作延续至今,他们严格遵守国家外事纪律和当地政府的规定,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1975年开始,医院先后派出7名医疗队员参加援藏医疗队,他们克服高山缺氧、生活、气候不适应等困难,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水平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藏民诊治疾病,培养医生,为汉藏两族浓浓的民族兄弟情谊搭建了一个稳固的桥梁。1976年,唐山大地震这场灾难降临时,我院派出9人的医疗小分队赴震区现场救治伤员,历时一个月的救治援助中,共做手术102人次,抢救、诊治病人达3500余人次,由于工作出色,小分队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同时还派出17人的列车医疗队,来往于唐山至山东各地列车上抢救转运的伤员。医院还收治灾区伤员126人,又一次践行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作为青岛市的龙头医院,市立医院除担负着捍卫整个青岛地区人民健康的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带动青岛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任,积极对市内及周边医院进行技术指导,承担下乡支农扶贫的艰巨任务,自1960年开始,医院陆续选派数批医护人员到周边县城、农村生产大队进行医疗技术指导和巡回医疗,为促进青岛地区医疗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

七十年代末:不气派的“好医院”

1978年,虽然市立医院是市民心目中首屈一指的“好医院”,但是论医疗条件,比起现在气派的门诊病房综合楼,确实是非常简陋。当时,医院占地面积仅为2.56万平方米,大多是低矮的平房,仅在胶州路上有一栋三层楼房。这个三层小楼担负的职责很多:门诊、急诊、病房全都聚集于此。医院每天的门诊量虽只有1000人次左右,但已经凸显出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当时医疗器械匮乏,医院仅有的日产心电向量诊断仪、日产血液透析机、人工流产电动吸引器、上海Ⅱ、Ⅲ型体外循环机等仪器,已经是当时青岛*医疗设备了。当年,医院在体外循环下首次为一名患法乐氏三联症少女成功进行了心内直视手术。放在现在,这只是我们医院的常规手术之一,但在当时却是非常了不起的手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78年,医院年门诊量348162人次,年住院病人6696人次,年收入120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市立医院也紧紧抓住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契机,不断探索前行,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改革发展的新纪元。

八十年代:新病房楼降落直升机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青岛市委市政府根据当时城市医疗区域规划方案,出资筹建了高达12层的病房大楼。1983年7月15日,市立医院新病房大楼正式破土动工;1986年,主体12层的病房大楼竣工启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栋高楼不仅成了市立医院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了胶州路、热河路一带的地标建筑。那时很多医院还是一片平房,市立医院新病房大楼的建成,使医院作为城市中心医院的地位一下子凸现出来。住院床位也由350张猛增至600张,床位紧张状况得到大大缓解。

新病房大楼落成时,省、市、局等各级领导都出席了剪彩仪式,场面异常隆重。后来,经市政府多方协调,一架直升飞机平稳降落在病房大楼楼顶直升机降落平台,完成了青岛市*次海上救援医疗机构楼顶降落演练,成为市立医院历史上一个耀眼的标点。

九十年代:“市立模式”全国关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内部分职工医院面临生存危机。中央提出医疗体制改革,倡导把医院由政府主导转而推向市场,用市场经济推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市委市政府也开始酝酿本地医疗改革。当时,不断发展壮大中的市立医院,开始显现出空间狭小、高端人才短缺等制约因素,医院亟待更大空间施展拳脚。在获得上级部门同意后,按照城市卫生区域规划要求,市立医院开始对周边医疗机构进行整合、改编,大型医疗集团格局初显,开始了时至今日的集团化运作之路。

当时,全国有3家医疗单位的改革备受关注。一个是青岛市市立医院以兼并合并为主的集团化模式;一个是南京鼓楼医院的“鼓楼”模式,即中心医院与周边专科医院形成联合体、实行资源共享;另一个是上海瑞金医院的“瑞金”模式,即对周边的企业医院和区医院等挂靠、托管,隶属不变、统一经营。合并、兼并之路虽然很艰辛,但却是非常成功的一步,市立医院也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机会。

市立医院的改革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主持召开了医疗改革现场会,并率参会人员亲临医院实地考察。当时,李岚清副总理参观了医院病房楼,实地考察了市立医院医疗救护工作,他对医院的急救绿色通道、扶贫病房和集团化运作模式赞赏有加。

新世纪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市立医院这个勇敢的弄潮儿迎来了新的生机。市立医院先后合并了青岛市皮肤病防治院、青岛市北九水疗养院、青岛市东部医院和青岛市人民医院等8个医疗单位,形成现在在岗职工3000多人,东、西、北院区连锁经营、多元化服务,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疗养于一体的大型医疗集团。

集团占地面积2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3万平方米,开放医疗床位2000张,疗养床位150张。拥有博士、硕士生导师103人和3.0T核磁共振、64层螺旋CT、直线加速器、超声聚焦消融机、计算机X线摄影、血管造影系统及立体救护飞机平台等现代化的医疗设施。

集团拥有省、市重点学科、特色专科15个,开展的冠心病、先心病、脑血管病介入手术、心脏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高位胆管癌和肝癌手术、超声刀肿瘤消融术、腹腔镜、胸腔镜、椎间盘镜和关节镜等微创手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皮瓣与骨移植、干细胞移植及眼后节玻璃体切割、准分子激光手术等各种高难技术项目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一片百姓心目中的 “生命绿洲”

进入二十一世纪,当8个医疗单位组成的庞大医疗集团整装起步之际,如何尽快实现完美融合,成了当务之急。 医院领导集体敏锐地洞察到这个助推医院发展的外在动力——品牌文化建设!

2002年以来,医院不断加强文化整合与提升,统一优化职工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使优秀文化元素得到了最充分的碰撞和交融,医院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也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提升,并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对服务品牌“生命绿洲”的精心雕琢。医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势头和夺人耳目的崭新精神风貌。

品牌的背后,是市立医院多年形成的独特细致的医院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品牌的背后,还有市立人拳拳的亲民、爱民之心:1997年初,市立医院提出了“急救生命绿色通道”的理念,在青岛市率先开展了挂号、抢救、交款、取药一条龙的便民措施,这一举措被列为1997年青岛市卫生系统三项重大举措之一,并在青岛市各级医院推广,10年来,有100余万病人受益于这条通道。

1995年6月医院设立了“扶贫病房”,为经济困难的病人实行免费护理、治疗费减半、住院费优惠25%、五种大型检查优惠等政策,累计为贫困病人减免各种费用几百万元。此举受到卫生部、卫生厅等各级部门的肯定,经验在全国兄弟医院推广。

作为青岛市属*医疗机构,每当重特大事件发生,需要医疗救援的时候,市立医院总会在*时间派出救治经验最丰富的专家,活跃在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1989年黄岛油库大火、1998年江西九江特大洪涝灾害、2003年“非典”,2008年4.28胶济铁路重特大交通事故、2008年5.12特大地震…… 在救死扶伤的生死时刻,市立医院医护人员用精湛的技术和博大的爱心,不断丰富着“生命的绿洲”服务品牌的内涵!

简介/青岛市市立医院

青岛市市立医院始建于191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于一体、市属规模*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亦是青岛大学医 学院附属医院之一。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百佳医院、首批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医院文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青岛市市立医院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先后兼并青岛市建筑材料工业公司职工医院、青岛市建设集团职工医院、青岛市皮肤病防治院、青岛市北九水疗养院、青岛市东部医院及青岛市人民医院等8个单位;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市人民医院、市皮肤病防治院、市北九水疗养院的基础上组建了紧密型连锁经营的青岛市市立医疗集团。集团占地面积2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开放医疗床位1860张,疗养床位200张。在职职工2951人,其中高级职称456人、中级729人高,硕士生导师82人,博士27人、硕士289人。年门、急诊量达100余万人次,年出院量3万人次。现有省、市重点学科、特色专科13个,并以此为龙头,形成了多学科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荣誉/青岛市市立医院

青岛市市立医院把奥运医疗保障这个契机作为国际化发展的助推器,大幅提升综合竞争力,步入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发展轨道。医院相继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先进集体、全国企业文化实践创新奖、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卫生系统廉洁行医树新风先进单位、山东省惠民医疗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生命绿洲”服务品牌被评为山东省服务名牌、青岛市十大品牌文化。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