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云南中医学院

介绍:

云南中医学院

首页www.ynutcm.edu.cn

学术期刊,研究生招生,留学生招生。创新创业,科技成果。

云南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云南中医学院

学院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实习医院33所,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11个所组成的医学类实践教学基地。依托规模较大、技术力量较强的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和植物资源保护区,建立了稳定的中药学类、药学类和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50余个,形成了数量充足、结构布局合理的多层次、多功能,能满足我校开办专业、确保教学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
附属医院分别是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筹)、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楚雄州中医院云南省彝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曲靖市中医医院、昭通市中医医院。其中,*附属医院是云南省*省级中医医院,是由省内90家州、市、县中医院组成的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的总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第五附属医院是全国*彝医医院;第六附属医院是全国*傣医医院。
云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征地120亩随学院一同入驻呈贡大学城,将建设成为现代新昆明呈贡新区一流的,集教学、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康复、科学研究、保健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学校概况/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四季如春的云南省省会昆明市。学校于1986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7年开始招收中药学、中医儿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8年被确定为2008-2015年云南省省级立项建设博士授权单位。
2007年12月,教育部对学院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最终结果为“优秀”。
呈贡新校区一期工程于2008年9月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2009年3月1日,院本部整体入驻呈贡校区办学,成为云南省*所整体入驻呈贡办学的高校。
学院始终坚持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发掘和建设民族医药特色学科,支持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积极发展相关学科;现有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4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20个。其中,中药学专业和中医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针灸推拿学、中医学、制药工程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针灸推拿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为省级重点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实验技术、物流管理、傣医学将于2013年秋开始招生。
我院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设有中药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康复学院、护理学院、民族医药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等13个教学机构。
2012年末各类别各层次在校学生总计13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8200余人、硕士研究生500余人、留学生70余人、成教本专科学生近4500余人。
学院图书馆纸质藏书58.52万册, 电子资源总量33TB;现有15个科级建制实验室:基础医学院10个、中药学院3个、临床医学院1个、教务处1个,下辖专业实验室共28个;2个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中心及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正在申报中;13个科研实验室;2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高校民族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及中药药理(免疫)实验室;11个科研机构,2个生药标本馆——“滇南本草馆”和“神农本草馆”,1个民族医药展示室。
全校现有在研经费3572万元,在研科研项目277项,其中*项目36项,省部级项目69项,地厅级项目117项,横向项目36项。拥有授权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荣获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特色奖,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
2005年,学院主办了首届傣医药国际学术会议。2006年,学院承办了主题为“21世纪天然药研究新思路”的中国科协第13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2008年11月,学院主办了主题为“加强研究生教育交流与合作、深化研究生教育创新”的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9+2)高等中医药院校合作发展联席会”。2008年12月,学院受邀加入由美国耶鲁大学郑永齐教授领衔的中药全球化联盟。2010年8月,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邀请,学院承办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法对照国际标准》定稿会。
学院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学历教育资格和港澳台学生学历教育资格,是云南省*家在境外开展专业教育的高校。招收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泰国、越南等10余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学生。与西班牙、澳大利亚、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25所大学、医疗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教学、医疗和科研的交流与合作。
学院将继续秉承“崇德和合、博学敦行”的校训,凝全院之心,聚全院之智,举全院之力,统一思想,齐心协力,以“立足边疆,面向基层,培养适应多民族地区需要的中医药人才”为办学特色,全面建设开放文明和谐校园;以优良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形成热爱中医中药,热爱学校,尊师爱生,奋发向上的良好校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保障边疆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民族文化强省做出应有的贡献。

交通路线/云南中医学院

◆170路专线 (二元)
菊花村→雨花路 6:30—20:00
菊花村 - 菊花村 - 织布营 - 彩云新都汇 - 子君村(彩云北路) - 新螺蛳湾公交枢纽站(彩云北路) - 小王家营 - 东门坡(彩云路招呼站) - 呈黄立交桥(洛龙公园) - 洛龙村(彩云南路) - 彩云南路(春融街口) - 彩云南路(朝云街口) - 彩云南路(谊康北路口) - 彩云南路(三铝路口) - 聚贤街西 - 春融西路(医学院) - 雨花路口 - 雨花路 - 雨花路(中医学院) - 雨花路(云南艺术学院)。
雨花路→菊花村 7:30—21:00
雨花路(云南艺术学院) - 雨花路(中医学院) - 雨花路 - 雨花路口 - 春融西路(医学院) - 聚贤街西 - 彩云南路(三铝路口) - 彩云南路(谊康北路口) - 彩云南路(朝云街口) - 彩云南路(春融街口) - 洛龙村(彩云南路) - 呈黄立交桥(洛龙公园) - 东门坡(彩云路招呼站) - 小王家营 - 新螺蛳湾公交枢纽站(彩云北路) - 子君村(彩云北路) - 彩云新都汇 - 织布营 - 菊花村。
◆909路 (三元)
菊花村—云南广电大学 6:30—20:00
菊花村 - 织布营 - 新螺蛳湾公交枢纽站(彩云北路) - 东门坡(彩云路招呼站) - 呈黄立交桥(洛龙公园) - 雨花路 -雨花路(中医学院)- 雨花路(艺术学院) - 关山环路(云大西二门) - 关山环路(云大西一门) - 云广路(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217路 (二元)
雨花车场→呈贡 7:30—18:30
雨花公交枢纽站- 关山环路(云大西二门) - 关山环路(云大西一门) - 云广路(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 雨花路(艺术学院) -雨花路(中医学院)- 雨花路- 春融西路(医学院) - 聚贤街西- 回回营- 呈贡三岔口- 下可乐村口- 呈贡龙街- 呈贡广场- 呈贡。
呈贡→雨花车场 8:10—19:10
呈贡- 呈贡广场- 呈贡龙街- 下可乐村口- 呈贡三岔口- 回回营- 聚贤街西- 春融西路(医学院) - 雨花路-雨花路(中医学院)- 雨花路(艺术学院) - 云广路(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 关山环路(云大西一门) - 关山环路(云大西二门) - 雨花公交枢纽站。
◆224路 (二元)
新册公交枢纽站→马金铺高新开发区管委会 7:30—18:00
新册公交枢纽站 - 呈贡广场 - 呈贡龙街 - 下可乐村口 - 呈贡三岔口 - 上可乐村 - 呈马路(三岔口村南) - 呈贡体育训练基地 - 学海路北口 - 景明南路(昆明医学院) -雨花路(中医学院)- 雨花路(艺术学院) - 高家庄 - 化城塘 - 北新路(大营村西) - 北新路口 - 马金铺高新开发区管委会。
马金铺高新开发区管委会→新册公交枢纽站 7:30—18:00
马金铺高新开发区管委会 - 公园北路东段 - 公园北路(北新路口) - 化林路(北新路) - 化林路中段 - 化林路(化城村东) - 高家庄 - 雨花路(艺术学院) -雨花路(中医学院)- 景明南路(昆明医学院) - 学海路北口 - 呈贡体育训练基地 - 呈马路(三岔口村南) - 上可乐村 - 呈贡三岔口 - 下可乐村口 - 呈贡龙街 - 呈贡广场 - 新册公交枢纽站。


教学设施/云南中医学院

学院有白塔、呈贡两个校区,总面积851.78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呈贡新校区是学院院本部,白塔校区继续保留,作为学院实践性教学校区,以承载后期临床实践性教学、成人教育、中医临床带教等任务。
新校区位于下庄和雨花之间,地势北高南低,为平地、缓坡相间地形,属呈贡新城规划中的雨花片区,毗邻吴家营片区、乌龙片区和大渔片区,距昆明主市区约25里。按照能满足10年内学院发展需求并预留将来发展用地的规划原则进行建设,具体工程分两期进行,总投资5.6亿元,总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一期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7.6万平方米,满足在校生6000人办学规模,可研批复项目总投资3.99亿元,初设批准的投资规模4.94亿元;截止2009年3月,测算预计投资额5.25亿元。二期建设规划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投资约1.7亿元,满足新增在校生3000人发展规模。
呈贡校区在设计中紧扣中医药学科和学院的历史与特点,充分汲纳现代文明特征,赋予高等教育功能,选取“秦砖汉瓦、汉唐风格、博士帽檐、天圆地方”的特征作为建筑设计元素,采用“柔、透、秀”的建筑手法,通过“连廊、楼、亭、榭、景”衔接联系各建筑单体,建成各具特色、相互呼应、整体协同的建筑群。
在校园布局和文化特征上,正大门的五行五色大地广场与科技信息大楼内的阴阳太极图处于学院大门中轴线,象征着中医药传统文化及理论的核心阴阳五行学说是学校学术发展的主体及历史传承。
绿化景观颇具匠心,百草药园里种下了何首乌、板兰根、半夏、藿香等中药材;正在建设中的“名医”大道将展示云南名医、名药、名方;在校园人工湖中,建成葫芦岛,寓意着“悬壶济世,大医精诚”是中医药学家的医德、医风、医业之精髓。
学院图书馆纸质藏书58.52万册, 电子资源总量33TB。电子文献通过联合订购、自建、共建、共享等途径,以生物医药、中医药学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为主体,电子资源采用镜像、包库、托管等方式提供校内外检索查询。古籍线装图书1.8万余册,有39种列为本馆珍善本,如《彻滕八编》、《赵氏医贯》等明清版本、台湾文渊阁版本《四库全书》,按《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分类表(即: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部编列、上架、供读者使用。
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建筑面积为2900平方米,设置有中药材标本馆、生命科学馆、民族医药馆、校史馆4个专题馆,由美籍华人伍达观捐赠80万美元建设。博物馆建筑以青灰色为主色调,中庭开阔,布局空灵,颇具“汉唐风格”,与具有浓郁中医药文化气息的校园相得益彰。学院已有的“滇南本草”标本馆、“神农本草”标本馆等将为充实博物馆展品提供支撑。
整个校园力求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科学内涵相融合,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统一,立足现代与面向未来相统一,建筑风格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办学功能与育人环境相统一;具有现代大学校区的功能特质,又成为呈贡新城建设的一个靓丽景观。

定位展望/云南中医学院

学院利用办学条件的根本改善和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强人才队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内涵建设,全面推进“二次创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全院师生正致力于云南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的发掘、传承、弘扬和传播,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医疗保健、文化传播等方面肩负起引领云南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强一堡”战略的机遇,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中医药教育发展规律,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力争在近五年内成为国家立项建设的博士点授权单位,为更名中医药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将学院建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南亚、东南亚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

师资力量/云南中医学院

学校本部现有在职教职工629人,其中专任教师515人,正高级职称60人,副高级职称138人,博士58人,在读博士30人,硕士267人。直属附属医院职工1300余人。全校教师中有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 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15人,省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11人;云南省名中医、荣誉名中医29人,省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40余人。
云南“四大名医”吴佩衡、戴丽三、姚贞白、康诚之为学院一代宗师。年逾百岁的魏述徵教授,以及曾育麟、孟如、吴生元、吕光荣、管鹏声、李冬青、杨国祥、彭泉、邱家明、杨振邦、张良英、罗天诰、吴宗柏、张庆慈、严继林等医界精英书写了云中的辉煌;而今,李玛琳、郑进、熊磊、王兴文、郭兆刚、秦国政、林亚明、钱子刚、饶高雄、梁晓原、秦竹、林青、刘红英、苗晓玲、袁嘉丽、楚更五、姜云武、马云淑等名师名医已成为云中执教从医的中坚力量。

校徽校训/云南中医学院

校徽
释义:
(一)校徽取“Y”(云南)、“中”和“Y”(医)为设计基本元素,诠释“云南中医学院”。
(二)图形中展开的书本及由书本延伸的浪花造型,象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又体现学院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和优良传统。
(三)校徽图形似一只奋飞的孔雀造型,代表“云南”特色,展现学院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积极开创美好未来的气势,也象征着学子放飞理想的翅膀、探索真知、立志成才、奉献社会的进取精神。
(四)圆形背景描绘成地球形态,寓意学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致力于弘扬中华中医文化,造福人类。
(五)校徽以蓝色、绿色为主色调,象征中医药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旺盛的生命力,也预示着学院充满希望的美好前景。
(六)“1960”代表云南中医学院成立于1960年。
校训
崇德和合博学敦行
(一)辞源
1.“崇德”
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主忠信,徙义,崇德。”《河南程氏粹语·论道篇》亦云:“一德立而百善从之。”中医之源《易经·系辞下》说:“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强调以“精义”安身,是为崇德。崇德,意为推崇高尚的品德;也指大德,*品位的品德。
2.“和合”
最早出自《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管子》将和合并举连用:“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吕氏春秋》也说“天地和合,生之大经也”;《墨子·尚同中》:“内之父子兄弟作怨雠,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神农本草经》说:“凡此七情和合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良者,勿用相恶相反者”。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笺》中有:“阴阳和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
“和合”,词意为和睦同心。“和”指和谐、和睦、和平等,“合”,指联合、结合、合作、合力等,“和合”联用,强调协调、团结、融通、凝聚的含义。“和合”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理念,称之为“和合精神”或“和合文化”。包含:和顺之道。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天人合一”)、人际关系(“和为贵”)的和谐以及个体内外部和谐(“内和外顺”)的统一;生生之道。和合是发展之母,创造之源(“万物各得其和而生”);活力之道。和合的本质在于统一多种因素的差异与协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中医学与“和合”思想关系也非常密切,也正是在“和合”思想的影响下,中医药理论得以发明、发展及完善。从阴阳、五行的理论模型到“天人和合”、“形神统一”、“阴平阳秘”、“谨调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等理论观点,处处体现着“和合思想”的精髓。中医在辨证施治过程中,同样非常重视“和合”,诊断上整体把握,观其阴阳之盛衰、邪正之消长;治疗上,整体调理,以平为期。
3.“博学”
博学:源于孔子《礼记·学记》:“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论语·子张》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中庸》亦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为通过刻苦学习和实践,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传统中医药文化同样高度重视“博学”,要求要“博采众方”、“博极医源”。
4.“敦行”
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逸周书·小明武》:“敦行王法,济用金鼓。”明归有光《平和李氏家规序》:“君从晋江蔡介夫先生受学,敦行古道。”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种德》:“好学能文,敦行不怠。”
意为知行合一,勤勉践行。即不但要志存高远,还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知识与品格,强调实际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中医强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验证和积累有效经验,与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坚持以临床实践为核心的要求相呼应。
(二)释义
“崇德和合,博学敦行”,全句意思是推崇高尚品格,追求团结和谐;具有广博知识,勤勉加以践行。
八字校训既各自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涵盖了学院教育思想、办学特色、治学精神、品格修养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五十校庆/云南中医学院

主办:云南中医学院校
时间:2010年11月19日(星期五)~21日(星期日)
地点:云南中医学院呈贡新校区
活动:
情驻云中,爱心牵手——校园“亲情树石认养”活动
文化云中,学子流芳——校友捐建文化建设项目
网上云中,数字导航——呈贡校区数字校园展示系统
心系云中,共谋发展——筹建云南中医学院校友会
五十周年庆典大会——2010年11月20日,举办50周年庆典
“我们一起走过”——校庆专题文艺晚会
励志云中,耕耘未来——倡议校友捐赠建立“校友爱心奖助学基金”
芳菲五秩,五十英才——云中建校50年来的“50位杰出校友”评选活动

历史沿革/云南中医学院

前身昆明中医进修班
1951年秋,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期,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为各族人民的卫生保健服务,经中共云南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由昆明市卫生局举办昆明中医进修班。当时教师全是兼职,仅有3个行政管理干部、3个炊事员和1个勤杂工。
昆明中医进修学校
1953年3月,昆明中医进修班发展为昆明中医进修学校,校址位于昆明市景星街原110号,学校仅有学生89人。1955年3月划归省卫生厅领导,校址迁至昆明市三合营原13号,颜义泉同志担任校长,周枕云,戴丽三任副校长。1957年1月又迁至昆明西郊高跷,学校在昆明中医进修班的基础上增设了“中医师资班”、“针灸师资训练班”、“中药调剂班”、“麻风防治干部训练班”和“卫生干部文化班”。
云南省中医学校
1958年7月10日,昆明进修学校发展为云南省中医学校,校址迁至昆明市平政街41号。学校面向全省招收初中毕业生,开办四年制中医专班。同时又开办“保育训练班”和两年制“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在校生总数达630人。校长先是王多海,随后一直由吴佩衡(原副校长)担任。学校当时成立了由校内外学术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16人组成的中医研修班教研组,著名中医戴丽三任组长,著名中医吴佩衡、姚贞白任副组长,指导中医研修班的教学工作。
创建1956年,*五年计划期间,为促进全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些列工作部署,要求要大力开办中医药高等院校。同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成立了全国*批高等中医药院校。1959年11月,卫生部在山西省稷山县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为落实稷山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云南省卫生厅于1960年2月召开云南省卫生工作会议,会议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云南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云南中医学院,并正式报请中共云南省委员会审定。1960年4月,省委根据卫生厅报告作出决定:在云南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云南中医学院。
1960年5月4日启用云南中医学院印章。5月26日,云南省人民委员会任命著名中医吴佩衡为云南中医学院首任院长,自此云南省*一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继全国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院校之后在昆明诞生。9月1日,学院举行建校后*次开学典礼。因此,9月1日便成为学院校庆纪念日。
发展建院初期,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当时全省公认的四大名医吴佩衡、戴丽三、姚贞白、康诚之及1963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十六所中医学院有名望的老中医名录”中的吕重安、王德州、车敬安、吴銮波、戴慧芬、诸葛连祥、许子建、李筱圃、杨辅庭、文士杰、李天禄、王定华等著名中医药专家齐聚学院任教。
1962年,由于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省主管部门向省委建议停办云南中医学院。1962年4月,周总理来云南视察工作期间,在昆明黑龙潭组织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工作座谈会时,得知云南中医学院面临停办的情况后,作出重要指示:“云南中医学院还是要办下去”。因此,学院才得以保留下来。
1964年2月,学院迁址于白塔路6号,原昆明*卫生学校校址,新校区占地30亩。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院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遭到严重的摧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文革”后期,师生员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努力工作,
教学、医疗、科研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1年至1976年共毕业三年制中医专业学生630。
1986年,省、市人民政府同意云南中医学院征地扩建。1987年9月12日,学院征得昆明市官渡区关上镇双桥乡水田109亩(实占96亩)。
1992年2月中药系由白塔校区搬到关上校区办学,标志着关上新校区的正式启用。
1997年通过竞标,学院承担了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药草园的建设工作。药草园是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设建的六大专题园之一,为世界博览会之首创。占地面积11000余平方米,由室外展园和室内展区两部分组成。其中学院承担了园内种植布展的设计施工及管理。
1997年学院党政机关全部搬到关上校区办公,关上校区为校本部。
1999年,学院承建的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药草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并荣获“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贡献奖。
随着中医药人才培养规模的快速发展,学院现有的白塔、关上两个校区(总用地面积仅为140亩)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办学用地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学院办学及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自2000年底以来,学院致力于异地扩建工作,先后考察了福保、小仓村等多处选址。
2005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学院被列为首批迁建进入昆明呈贡新城的高校。依靠中共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得到云南省、昆明市各有关部门的协调与帮助,经过全院师生员工团结努力,学院在新城雨花片区征地823.17亩建设呈贡新校区。
2006年9月1日,学院在呈贡新城校区举行了隆重奠基仪式,标志着学院新城校区建设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2007年12月,学院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站上了在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在西部*方阵的行列。
2008年9月1日,呈贡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1750余名师生正式入驻新校区。
2009年3月1日,学院院本部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3000余人及教职员工近600人正式入驻呈贡新校区,实现了院本部整体成建制地迁驻呈贡校区办学。
2009年6月12日,云南省首届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节开幕式暨祭拜兰茂仪式”在学院五色大地广场隆重举行。
2009年7月21日-24日,中国与韩国第十一次中韩传统医药协调委员会在昆明举行。经过商谈,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与韩国保健福祉家庭部次官(副部长)刘永学签署了《第十一次中韩传统医药协调委员会会议备忘录》。该备忘录明确:“开展传统医学公立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确定中国云南中医学院及韩国釜山大学韩医学专门大学院为对口合作伙伴”。
2010年5月,省委对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进行了调整。免去郭玉鉴同志云南中医学院党委委员、书记职务,调任省教育厅巡视员,免去李庆生同志云南中医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院长职务,调任昆明医学院副院长(正院级)。省委同时任命杨建军同志为云南中医学院党委书记,李玛琳同志免去昆明医学院副院长职务,调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
2010年11月20日,学院在呈贡校区五色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建校50周年庆典活动,并召开“云南中医学院校友会”成立大会。

专业设置/云南中医学院

中医学中医学(代码100501 本科 五年制 国家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中医临床诊疗技能和基本的西医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实用型中医学专业临床医师。
培养要求:系统掌握中医、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广泛的临床知识,能够顺利通过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能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熟练、准确地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并能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一般处理。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医古文、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内经选读、伤寒论、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针灸学等。
针灸推拿学
针推专业(代码100502 本科 五年制,省级重点建设及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既具有基本中、西医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又能熟练掌握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中医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医师。
培养要求:系统掌握中、西医学和针灸推拿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临床技能,能够顺利通过国家中医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能正确应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针灸、推拿和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和诊疗技术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能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一般处理。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医古文、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内经选读、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经络学、腧穴学、推拿练功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等。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代码100505 本科 五年制)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系统的中医、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诊疗技能,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
培养要求:在坚持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前提下,增加西医课程比例,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顺利通过国家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能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常见危急重症。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急症学、中西医结合骨伤学、中西结合方法学等。
护理学
护理学(代码100701 本科四年制)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系统的中西医学、预防保健学基本知识及中西医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具有健全心理和健康体魄的复合型高级护理人才。
培养要求:系统掌握中、西医护理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中、西医学基本知识及临床诊疗技能。能够在中医护理学和现代护理学理论指导下,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和特色,对常见病患者及健康人群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西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老年病护理学等。
药学
药学(临床中药学方向:代码100801 本科 四年制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药学和一定中药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药学和中医辩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及常用方剂,熟悉常用中药的商品鉴定、药材养护的基本技能,具备药政管理和药事法规的基本知识,能够从事药物新产品开发、生产、质量检验、鉴定和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中药临床药学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现代药学和一定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中医辩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及常用方剂,掌握常用中药的商品鉴定、药材养护的基本技能,常用中药的药性和药理作用、中药化学分析及中药制剂的基本理论,具有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能力。本专业学生同时掌握常用中药的药性和药理作用、药物化学分析及药物制剂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常用中药的药性和药理作用、中药化学分析及中药制剂的基本理论,具有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能力。
主要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基础药理学、临床药理学。
中药学
中药学(代码100802 本科 四年制理学学士学位国家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传统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和现代中药学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在祖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天然药物,致力于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高级中药人才。
培养要求:系统掌握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现代的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掌握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检定和中药鉴定、炮制、制剂、中药药理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中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中医学概论、中药学、方剂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中药化学、基础药理学、中药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等。
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代码100803 本科四年制 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中药学和现代药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药剂学,药物制剂生产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新产品、新剂型、新工艺、新辅料开发研究、技术改造、质量控制的初步能力,从事药物制剂生产管理、新产品开发研究、工艺设计、质量检验、医院药房管理及新药研制的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中医药学、药物制剂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制剂技术及药品质量控制技术等基本技能,具备制剂成型理论、新产品研制、制药设备、药物质量检验及药剂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传统剂型和现代剂型及制剂的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
主要课程:物理药剂学、工业药剂学、现代药剂学、制剂分析、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中药化学、物理化学、药事管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学、药理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学等。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栽培与鉴定专业(代码100804 本科 四年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中医药、生物学和农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系统的中草药栽培、中药材加工、产品开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体魄的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熟悉常见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的种类、生理特点及中药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掌握常见中草药的栽培,中草药引种、驯化和繁育初步研究能力,以及中药材的鉴定、养护、产地加工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药用植物保护、土壤肥料、遗传育种、特产道地药材等有关知识,掌握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等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开拓中药种植市场的能力。
主要课程:中药学、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药用植物生态学、中草药遗传育种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储运学、药材加工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植物保护学、土壤肥料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
资开专业(代码100806 本科 四年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中医药和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特色和优势,可持续利用和开发中药资源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具有生物学、中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常用中药的鉴定、分析、制剂、药性和药理作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新资源、新用途、新产品以及进口药材国产化,紧缺药材引种、驯化的初步开发和研究能力。具有应用现代科学手段,使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向着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发展的能力。
主要课程:中医学概论、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中药鉴定学、种子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中药资源学、分子生物学等。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专业(代码081102本科 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现代中药制剂和制药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从事中药生产和质量管理、工艺设计、科研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现代中药制药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生产工艺与流程设计;技术改造、质量控制;药物新品种与新剂型开发研究初步能力。
主要课程:中医学概论、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化工原理、中药制药工程及设备、药用高分子材料、中药新药研究方法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科专业(保健食品方向:代码081401本科 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保健食品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保健食品质量标准、功能评价、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能在食品和保健食品领域从事研究、生产、管理、品质控制、分析检验、生产工艺设计、功能学评价、毒理学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掌握中医学、中药学、中医食疗学、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加工工艺和技术、保健食品开发、保健食品原料、食品分析、食品机械与设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熟悉保健食品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标准,具有在食品及保健食品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设计、分析检验、质量管理、品质控制以及在防疫、质检、商检、海关、工商和政府职能部门从事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中药化学、解剖生理学、药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保健食品学、中医食疗学、保健食品功能与安全评价、食品工艺学、化工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专业(药品营销方向:代码110202 本科四年制 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具有系统的中药学、现代药学市场营销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体魄的药品营销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熟悉常用中药的药性、常用西药的药理作用、药物化学分析及药物制剂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中药的商品鉴定、药材养护的基本技能;熟悉药事管理和企业营销的有关法规,掌握企业会计、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等营销基本原理与技能,具有初步的分析医药市场动态、开拓医药市场的能力。
主要课程:基础化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基础药理学、解剖生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商品鉴定学、新特药药理与应用、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与商业会计、市场营销学、推销学、公共关系学、财政与信贷、广告学、市场预测学、药事管理学、国际医药贸易。
公共事业管理
公管专业(卫生经济与管理方向:代码110302 本科 四年制 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和经济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及现代医药科学知识,并具有熟练应用以上知识的能力,可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卫生行政机构、公共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健康产业部门、医药企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医学院校等从事实际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现代管理和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医学科学和卫生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熟悉我国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医药贸易规则。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善于分析思考,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交流的需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基本的听说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和公关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财务管理技能;能熟练操作和应用电子计算机。
主要课程: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统计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文秘写作、预防医学、中医学概论、西医学概论、社会医学、管理心理学、卫生法学、电子商务基础。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代码071502 本科四年制 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受到心理学及医学科学思维的系统训练,具备心理学及中西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教育、科研部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司法、行政管理等领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保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社区心理服务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全面系统掌握心理学相关学科及部分中西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接受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卫生保健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生理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学、中医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犯罪心理学、缺陷心理学、中医学概论、西医学概论、中药方剂学、精神药理学、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中西医结合心身疾病学等。
康复治疗学
康复治疗专业(100307 本科 四年制 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卫生事业改革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以西医知识为基础,以中医知识为特色,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中西医康复操作技能,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对常见疾病和残疾的康复治疗、评定及预防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康复科、康复中心、疗养院、各级运动队和社会康复机构从事现代与传统康复治疗相结合的高素质康复治疗师。同时还能在康复医学工程研究机构、公司从事研发工作。
培养要求: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接受现代康复治疗技能和中医传统康复技能的双重训练,具有常见病和残疾的康复治疗、评定及预防工作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融康复、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康复治疗师 。
主要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医学、医用物理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中西医临床疾病概要、康复心理学、骨伤科学、神经病学、理疗学、针灸学、推拿学、康复医学概论、康复评定学、运动疗法学、作业疗法学、言语治疗学、内外科疾病康复学、神经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康复工程学、中医康复学、社区康复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科专业(代码080605 本科四年制 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医药和卫生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各行业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与开发和信息技术教育,并能结合计算机和医药各自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医药卫生企事业单位中应用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医药和卫生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重点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在医药卫生行业中应用的方法、特点及技术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医药信息处理、系统设计和实施能力。能在医药卫生行业从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医学图像学、医学信息学、医院信息系统、中医学概论、西医学概论、药事管理学等。
2013年秋新增专业开始招生: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实验技术、物流管理、傣医学。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