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昭化古城

介绍:

昭化古城

首页www.zhaohua.gov.cn

广元市政府。人民政府,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领导之窗,昭化区门户网站。

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区政府驻元坝镇。总面积1434.71平方公里,广元市中部,17个乡和1个街道,昭化区是隶属四川省广元市的一个市辖区,辖11个镇。

旅游指南/昭化古城

行车路线:

位于广元城西南30公里处,可从成都火车北站乘火车直达昭化从昭化火车站坐小面包车到昭化古城,车费30元。或从成都昭觉寺汽车站乘车到广元,再坐小面包车到昭化古城。广元共有两个长途汽车站;

其它时段价格及优惠政策:10元/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凭证;

免收门票:持老年证70岁以上免门票,广元本地凭身份证半价优惠,小孩1米以下免门票;

5月半价价格及优惠政策:现役军人,残疾人凭证免收门票,持老年证70岁以上免门票,小孩1米以下免门票;

乘车路线:南河汽车站乘坐班车到昭化镇;

自驾路线:广元成绵广高速昭化镇下高速;

住宿:春秋苑;古城驿站; 葭萌客栈:

餐饮:葭萌鱼府;三国宴(春秋苑);

布局特点/昭化古城

古城建筑群布局合理,现存的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且街巷之间“丁”字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色。大街小巷均有着良好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多为穿逗木结构、小青瓦、古朴的川北风味民居。

昭化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清达至顶盛。古城“旧系土城”,明正德年间“包筑以石”,共设四门,南门“临江”、东门“瞻凤”、西门“临清”、北门“拱极”,占地面积29公顷,地池外形微圆,状若葫芦。古城建筑群布局合理,现存的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且街巷之间“丁”字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色。大街小巷均有着良好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龙门书院、考棚、怡心园、益合堂等保存十分完整,多为穿逗木结构、小青瓦、古朴的川北风味民居。

古城东去七公里处,有“鲍三娘墓”。鲍氏系关羽第三子关索之妻,武力过人,随军征战,死后葬于此地。该墓于一九一四年被法国考古学家色加兰、拉底格盗过,其拓墓片现存巴黎博物馆。但墓室尚存,石砌坚致,室内幽黑屈曲。墓前树有石碑一道:“蜀汉将军关索之妻鲍氏之墓”,这是一座稀有的汉代古墓。

昭化古城东门外,嘉陵江和白龙江的汇合处,就是蜀道线上有名的“桔柏古渡”。昔日是白天万人拱手,夜晚是千盏明灯。新旧唐书所载唐玄宗幸蜀,“遇有双鱼负舟过津,议者以为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唐明皇还在渡口南岸罢兵三日摆宴,此地至今还叫“摆宴坝”。 《郡县志》记载唐僖宗逃奔四川,又在桔柏渡口汇合,水急浪高,行船难渡,且因白龙江水白,嘉陵江水赤,初相汇合,还各自保持自己的流向和本色,“泾渭分明”,清浊不混,似如两龙翻滚。现在到这里,仍然可以看到这一奇观。历代诗人杜甫、姚合、乐宇、杨慎、王世贞等过此,均有题咏。渡口原有碑刻三十余通,目前所存无几,然而老百姓记得最清楚的,莫过于“唐县令何易于腰笏拉纤碑”。

这通碑述说唐懿宗年间,益昌(今昭化)县令何易于,自己扎腰挽袄,把笏板插在腰间,为利州刺史崔朴的春游行乐船引舟拉纤,以抵制顶头上司崔刺史不顾大忙农事要他抓百姓去拉船。县令的举动,羞愧得崔刺史只好停船罢游。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为民请命的清官形象,同时代进士孙樵,路过益昌,询得此事,写了《书何易于》的文章。以此对那些不顾百姓死活的酷吏和朝庭腐朽的用官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渡口的诗碑,也有不少是赞誉何县令的。清代张船山的诗云:“两水依然绕县流,唐代仙吏古无俦,榷茶独喜焚帝诏,腰笏何妨行画舟。碑下耕农应堕泪,桑阴桑妇不知愁。咸通进士孙樵笔,常令行人重利卅。”当地百姓更是众口皆碑,传为千秋佳话。

古城西门外,与费伟墓紧相为邻还有一座“丁公祠”。丁公,就是丁宫保父子,宫保于光绪二年在成都作过四川总督。四川名菜“‘宫保肉丁”,就是他提倡的。丁宫保的父亲丁建业在昭化作过县令,宫保就出生在这里,据说他的奶娘就是现在宝轮乡梨树村的人。丁宫保当了四川总督大官以后,在昭化修了“丁公祠”,现在碑记尚存。

主要景区/昭化古城

城隍庙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源于古代的城墙和护城河,在人们心中是护卫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之神,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城隍为自然神,专门管理阴间的亡魂,古代城隍为城市的保护神,因此凡有城池的地方,就必建有城隍庙。

昭化古城的城隍庙始建于唐代,历史上因战乱或年久失修,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较后一次毁于文革。现在这座城隍庙为原样复建。复建的城隍庙有两堂两庑,四合庭院。前堂正中为地藏菩萨塑像,地藏菩萨的左右两边分别为左判官和右判官,次为“日巡神”和“夜查神”,墙上彩绘有十四幅精美的行孝行善故事图,以教育人们要孝敬老人和多行善举。后面为“城隍殿”,为城隍爷正殿,中间塑有城隍爷像,左右塑的是慈航大王(主平安)和财神爷(主财运的)。这种多神崇拜反映了人们要求有各种职能的神明来满足人们心理要求及慰藉的需要。庙内两棵高大的古树就是柏树。传说是当年张飞所栽,因此又叫“张飞柏”,古驿道沿途尚存许多,尤以“翠雲廊”的古柏盛多而闻名。在古树的映衬下,城隍庙显得更加古老、庄严而神秘了。
剑刀坝君臣园

公元221年,刘备入驻葭萌,他利用这里人丁兴旺,土地肥沃,物产丰盛的有利条件,广泛招兵买马,屯集粮草,为建立蜀汉政权作着充分的准备。剑刀坝就是当时刘备操练士兵的地方,由于这里每天剑飞刀舞,当时人们就叫它“剑刀坝”,这个名字流传至今。剑刀坝君臣园,是以三国时期曾在昭化战斗生活过的蜀汉人物为素材,用石雕艺术形式加以表现的蜀汉人物园林,其目的是反映那段历史,同时用其突出昭化古城的三国文化主题。园内的游道是以太极阴阳鱼眼图为布局,以斑竹为绿化主体,蜀汉人物雕像掩映于竹林之中,若隐若现,给人以神秘而幽深的感觉。

君臣园占地800平方米,共有蜀汉人物雕像11尊,除蜀汉先主刘备以外,还有张飞、马超、黄忠、庞统、魏忠延、费祎、姜维、霍俊、关索、鲍三娘等曾在昭化战斗生活过的蜀汉将领的雕像,以展现他(她)们的风采。另外还有刘备的爱驹“的卢”。敬侯祠是祭祀三国时期蜀汉大将费袆的地方,又叫“费公祠”。费祎,字文伟,江夏蛇城(河南罗山西南)人。费公年少时双亲亡故,依傍叔父费伯仁生活,费伯仁的亲姑姑是益州刘璋的母亲,费祎随叔父入蜀求学来到了成都。公元214年,刘备兵围成都,刘璋投降,刘备自领益州牧,费祎当时留在了成都。公元221年,刘备登帝位,封费祎舍人(照顾太子)。公元223年4月刘备死,太子刘禅继位,封费祎皇门侍郎(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的官)。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归来,命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东吴,公元227年费祎任参军(参谋军务的官);公元230年,转任中护军,(指挥中央军的官),后又为司马(比大将军低一级的官)。费祎死后,后主刘禅根据他对汉室的功勋,谥赠“城乡敬侯”,并为他举行国葬;将他安葬于汉寿城西门外社稷坛南边。并勒石竖碑镌刻“汉尚书令费公敬之墓”。经千年风雨泯蚀,其碑字迹斑驳。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县令吴光耀又重立一碑,其字由其十一岁长女吴正敬书写。碑文字迹浸润童女的娟秀,一派聪慧之气。是不可多得的石刻珍品。
昭化考棚

昭化考棚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同治十三年邑令敖立榜筹款建考棚,并置桌凳三百二十二号,可供三百二十二名考生同时考试,主要供昭化及邻县考生考试。考棚内设有听事房(即值班房)、管房(监考人员休息场所)、考舍(考试用房)、照房(档案室)、大堂(主考官办公场所)、致公堂(阅卷室)等。因年久失修和人为损毁,昭化考棚残存无几。2008年元坝区人民政府修复的考棚,由于不再是用来举办考试,只是为了展现昭化古城历史遗存,故其规模远没有原来大。龙门书院始建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邑令程余庆领银四百余两在昭化古城西街修仓库三十间备用,因无谷可贮,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邑令吴邦陨又领银四百余两改建为书院,取名“临江书院”,设讲堂三间,校舍类具。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邑令曾逢吉倡捐银两,再次添修房舍,建立规条,书院初具规模,但是入学者不多,不能广为栽培生童,肄业者寥寥,自然科第者不振,则有心者认为“临江书院”其名不祥之嫌而被改为“葱岭书院”。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县令丁建业又将“葱岭书院”改为“龙门书院”。此书院前临凤岭,后系翼山,后又拟改为“凤山书院”,但未果,故“龙门书院”名延至今。
昭化县署落址为古城较高处,象征权力至高无尚。县衙门外有块巨大照壁,目的是告诫官员不要贪赃枉法,要为政清廉。县衙门前放一对硕大石狮,象征衙门的威严。大门左侧放有县衙内设有大堂,大堂中央设施名“暖阁”,是专为知县审案设的公堂,正中间放着三尺公案,上面放有审理公案的文房四宝和红绿头签。正面屏风上绘有“海水潮日图”,寓意为官者要命如日月,清似海水。平时游人还可在大堂内摸拟“古人审案”情境。“喊冤鼓”,右侧竖一石碑,上面刻有“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字样。

历史悠久/昭化古城

一、昭化古城历史悠久,众多历史文化遗址、遗迹群保存完整,是游人及专家学者考古研究、吊古追昔的理想之地。

1、昭化古城,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它浓缩了中国地方政权连续的建置史,是中国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有“巴蜀*县”之美誉。公元前400年左右,古蜀国用武力征服广元、昭化一代的苴人,始建苴国,并在这里建立苴国都邑,又称吐费城。公元前316年秦国征服苴国,在此建立葭萌县,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治地之一,有“巴蜀*县”之称。尔后古城经历了蜀汉、西晋时的汉寿县,东晋、南北朝时的晋寿郡和益昌、京兆县治地及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益光、益昌、昭化县城,1953年至今为昭化镇所在地。同一地完整经历了中国地方政权连续不断建置史,全国甚为罕见。

2、昭化古城,古代文明的传承地,古城文明再现的活化石。昭化古城,自唐虞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文明有史可鉴。尽管历史悠久,但古城文明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较小,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古代县城城邑和保存较好的*一座三国古城。水毁后的秦葭萌古城遗址清晰可辩,大量的三国古遗址诸如古驿道、葭萌古关、费祎墓、武侯祠、费敬侯祠、战胜坝、天雄关、牛头山、姜维井、桔柏古渡、关索城、鲍三娘墓等国家、省、市级保护文物,风貌依旧,保存完整,实属全国少有。汉代的古城墙和明清时期的古城门、八卦井、龙门书院等古建筑保存完整。青铜石器、船棺墓葬、秦陶汉砖多有发掘。昭化古城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无数清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许多文人雅士、墨客骚人留下了无数传世之作,为华夏历史平添了瑰丽篇章。费祎汉寿城开府,何易于桔柏渡挽舟,徐昕战死长岭山,吴珍奇撰文论戏剧,曾逢吉教民重蚕桑,孟昭建学宫育人......传世佳话,人人敬仰。葭萌古关、天雄关岁月的沧桑,桔柏潭的江声,留下了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的无数诗吟。为纪念“捐银置产,永免人间夫马”的丁建业、丁宝桢父子,后人在古城西门外建起了丁公祠,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举行丁公祠会。农历十月初一牛头山的牛王会和正月初一、六月二十四人头山上的川主庙会,每年春节黄金周及国庆黄金周分别举办的“三国文化艺术节”、“ 三国文化旅游节”,已成为古城的传统活动,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及学者前来参观、旅游、考古研究。

二、昭化古城,三国文化重要发祥之城,是蜀汉政权兴衰见证地,有“蜀国第二都”之称。

1、昭化古城,三国文化重要发祥之城。 昭化古城众多的历史文化中,尤以三国文化著称于世。历史上有“蜀汉兴于昭化,亡于剑门”之说,现存三国遗迹俯拾皆是,有闻名遐迩的葭萌关、牛头山、费祎墓、鲍三墓。昭化古城三国文化源远流长,先主刘备曾在此厚树恩德,广收民心,操练兵马,屯积粮草,创建了建立蜀汉政权的根据地。诸葛亮从建兴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蜀汉后期,费祎主持蜀中军政大事,奉命在昭化设丞相府,在此抵御魏国大军。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于战胜坝,传为千古佳话。姜维兵困牛头山,留下令人称奇的“拜水池”。古城内还存有武侯祠、关帝庙等遗址。蜀汉遗迹、遗风、民间传说源远流长,三国文化影响深远。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在昭化古城考察时激情写下了“三国重镇”的题词。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罗哲文,2004年到昭化考察时激动地指出:“昭化古城特别众多的三国遗址,突出展示了三国蜀汉文化的丰富内涵,是研究蜀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要例证,十分珍贵”。

2、昭化古城素有“蜀国第二都”之称,是蜀汉政权兴衰的历史见证地。 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刘备到葭萌以后,察看地势,果然如张松所献地图,“此城两江汇合,绕城东去;金牛古道,穿城而过;剑门雄关,巍峨傍立;桔柏古渡,扼江拒守”,虽属“弹丸之城,却有金汤之固”,实属战略要地,就此驻兵,操练兵马,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乘曹操进攻东吴之机,采纳庞统意见,以帮助东吴为由,掉头离开葭萌,出剑阁西下,攻取成都,迫使刘璋拱手投降,为蜀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王国,自已登基作了昭烈皇帝。此时的刘备,不忘发迹的老根据地葭萌,亲自从当时流行的吉祥“汉祚永寿”(祚,意为君王的位置)中,取首尾二字,将葭萌改为汉寿县。寄托了他希望自己开创的汉室江山,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寿的美好愿望。因而有“蜀汉兴,葭萌起”之说。

蜀汉政权建立后,汉寿城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的军需物资转运基地和指挥中心。诸葛亮从建兴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延熙十九年(公元252年)费祎受命在汉寿开设丞相府,继蒋婉之后掌管蜀国军政大事,次年酒醉被曹魏降将郭循所害,死后葬于汉寿(今昭化)。费祎被害后,姜维继掌蜀国军事大权,但是九伐中原而无果。景元四年冬(《三国志.钟会传》),魏国分三路大军向蜀汉进攻。姜维败退致剑门关,想凭借剑门关天险拒敌,加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与葭萌原守将胡济、关索等共同死守汉寿(昭化)。与此同时,魏将钟会又在桔柏渡摆开阵势,企图渡过嘉陵江,夺取汉寿城。两军进行了多次鏖战,关索夫人鲍三娘就战死在此战中,死后葬于昭化城北郊,鲍三娘墓保存至今。公元263年11月,“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邓艾军越阴平,破诸葛瞻于绵竹,刘禅请降,维系了42年的蜀汉政权宣告灭亡。蜀汉政权虽然灭亡了,但昭化古城记述三国蜀汉兴亡史迹和留下的传说与遗址,却为研究三国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故有:“蜀汉兴,葭萌起;蜀汉亡,葭萌止。”的民间传言。

文化底蕴/昭化古城

一、昭化古城,融合中国南北古代建筑文化的明清建筑群,时间和空间结合之理性,处处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精髓。

多处古老民居体现了南北古代建筑文化的和谐相融。2004年7月,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考察昭化古城时对古城建筑评价为:八字门头,立架垂拱,青石柱础,木柱玄栋;三面围廓,门扉窗棂,雕琢精良,图饰古朴,有商贾豪宅,存历史故事风情。2003年元坝区委、区政府在修复昭化古城时,坚持“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先后请四川大学、同济大学教授多次指导古城修复工作,在建设中,精心施工,修旧如故,力求原汁原味恢复古城建筑风貌,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和修复,昭化古城的总体风貌已得到全面恢复,一座展示昔日繁荣与辉煌的古城又重现在世人面前。

二、 昭化古城当地民俗文化底蕴丰厚,昭化民歌广为传诵,特别是被誉为古戏剧活化石的昭化《提阳戏》闻名中外。

昭化古城,千年的古文明蕴育了大量的民风民俗文化,拥有川主庙会、城隍会、娘娘会、舞狮、牛牛灯、采莲船、走高脚、吹唢呐、哭嫁等传统节日、传统风俗近20种;源于本地广为流传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何易于“腰笏挽纤”、唐明皇摆宴坝摆宴、姜维兵困牛头山等传说故事30余个。拥有《娘送子》、《嫁歌》等两百余首昭化名歌,在民间广为流传。特别是昭化《提阳戏》被誉为古戏剧活化石。该戏是一种以酬神、许愿为主的傩祭活动,它是一种富有宗教性和地方性特色的综合艺术,长期植根于民间,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它分为《天戏》和《地戏》两部分。《天戏》是用提线木偶来表演上天的三十二神为主,《地戏》则由人化妆扮相,戴上木制面具来演出,表演的剧目大多是传统神话之类,诸如《孙悟空大闹天空》、《七仙女下凡》、《孟姜女哭长城》等,多少年来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及观众前来欣赏及旅游。昭化古城位于世界奇观剑门蜀道之上,昭化古城景区境内古蜀道全长50余公里,苑如绿色苍龙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古蜀道两旁翠云廊,形成了一道世界上*绿色长廊。

昭化古城拥有全国三国文化垄断性资源——费祎墓、鲍三娘墓,是迄今为止全国三国文化资源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城。同时昭化古城也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之城,是研究蜀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要例证,是蜀汉政权兴衰见证地。昭化古城自然景观奇特,牛头山、云台山刀削斧劈,风景迷人,古城位于嘉陵江、白龙江交汇处,太极天成,形成了“天下*山水太极”自然奇观。 昭化古城景区是中国古时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是名符其实的“巴蜀*县”。古城同一地方完整经历了中国地方政权不断的建置历史,全国甚为罕见。

昭化古城,一座中国建制的活化石之城。古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是名符其实的“巴蜀*县”。同时,昭化古城由奴隶制时期的苴侯国都邑到秦汉、三国时蜀汉的重要郡县,到唐、宋、元、明、清川蜀古驿道上的重要郡县,再到民国,新中国的昭化县,1953年至今改为昭化镇,在同一地方完整经历了中国地方政权不断的建置历史,全国甚为罕见。 昭化古城拥有费祎墓、鲍三娘墓等全国三国文化垄断性资源,是迄今为止三国文化资源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城。公元252年蜀汉重臣费祎受命在汉寿(昭化)开府,后酒醉被降人郭循所害,死后葬于此。费祎墓及鲍三娘墓至今保存完好。战胜坝、牛头山、姜维井、关索城、葭萌关、天雄关等三国遗址、遗迹群保存完整,是蜀汉政权兴亡见证地。

昭化古城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之城。先主刘备曾在此厚树恩德,广收民心,操练兵马,屯积粮草,创建了建立蜀汉政权的根据地。诸葛亮从建兴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蜀汉后期,费祎主持蜀中军政大事,奉命在昭化设丞相府,在此抵御魏国大军。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于战胜坝,传为千古佳话。姜维兵困牛头山,留下令人称奇的“拜水池”。古城内还存有武侯祠、关帝庙等遗址。蜀汉遗迹、遗风、民间传说源远流长,三国文化影响深远。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在昭化古城考察时激情写下了“三国重镇”的题词。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罗哲文,2004年到昭化考察时激动地指出:“昭化古城特别众多的三国遗址,突出展示了三国蜀汉文化的丰富内涵,是研究蜀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要例证,十分珍贵”。

昭化古城风貌依旧,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古代县城城邑。水毁后的秦葭萌古城遗址清晰可辨,汉代城墙遗址,龙门书院,考棚等明清古建筑,三横两纵古青石板街至今保存尚好。2003年元坝区委、区政府在修复昭化古城时,坚持“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先后请四川大学、同济大学教授多次指导古城修复工作,在建设中,精心施工,修旧如故,力求原汁原味恢复古城建筑风貌,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和修复,昭化古城的总体风貌已得到全面恢复,一座展示昔日繁荣与辉煌的古城又重现在世人面前。

昭化古城景区不仅以历史文物丰富而著称,而且以古城景区昭化古城景区不仅以历史文物丰富而著称,而且以古城景区风景奇特秀丽而著称。白龙江、嘉陵江在此交汇,形成了一个直径约为5公里,面积为20平方公里的天然山水太极图,古城位于山水太极阳眼之处,有“天下*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牛头山,云台山, 悬崖绝壁,刀削斧劈,犹如一擎天石拄,耸立于天地之间。

简介/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其嘉陵江水在此洄澜,水系宛成,太极天成,有“天下*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典雅,是广大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学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

昭化,古称葭萌。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三国古城。古城景区面积20平方千米,总人口1.7万人,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古城风貌依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县治地之一,素有“巴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

昭化古城,一座沉淀着千年三国故事的古城,一座有着2244年建县历史的古城,无处不是历史,无处不是故事。青石板铺就的街道镌刻着岁月的沧桑,大青石砌成的城楼飘散着三国的烽烟,就连绕城而过的滔滔江水也在讲述着历史舞台上精彩纷呈、气吞山河的故事。古城山水环抱、古色古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特有的古朴环境氛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

美食/昭化古城

竹荪、木耳菜肴

广元的青川县有两大特产,一是竹荪、一为黑木耳。竹荪又名竹菌,有“菌中皇后”“植物鸡”的美称;青川木耳被
国家定为“黑木耳质标”。 因其生长特性、营养价值很高而与银耳齐名,是同类黑木耳无法相比的。所以到了广元境内,随便走哪家酒楼,你都别忘了点食竹荪、木耳菜肴,比如番茄竹荪、竹荪山菌汤、泡椒黑木耳、木耳炒肉等。

女皇蒸凉面女皇蒸凉面又叫“夫妻米凉面”。相传,武媚娘在入宫之前,常和青梅竹马的情郎常剑峰一起游河湾,河湾渡口有一家削面店,他们每次总要到店里吃上一碗面。因此经常与店老板淡论面的制作,他们想,夏天要是能吃一种凉面该多好。于是便和面店师傅一起试验,终于用米浆研制成了一种柔软可口、绵韧不粘的米凉面。媚娘和剑峰高兴得抱成了一团,削面店师傅见此情景,便打趣这一对小情人:“这面不如就叫夫妻米凉面吧!”,恰巧这天又是媚娘的生日,夫妻米凉面就这样诞生了。并由此传开,成为当地人人爱吃的地方名食。后来武媚娘被唐太宗选入宫中为才人,因君命难违,她不得不去了京都长安。直到武媚娘当了女皇帝,还念念不忘“夫妻米凉面”,每逢生日,必命御厨给她烹制一碗食用,这样一直到她的天年。 这种蒸凉面选用陈米和剩饭为原料,耐嚼、爽口,吃法多样,最普通的吃法是;碗内放凉面,加入酱油、香醋、辣椒、辣油、香油、白糖、花椒面儿、蒜泥等调料,搅拌后有酸、甜、麻、辣、香五味,川味十足。剑门豆腐到了广元,剑阁是非去不可的地方,这里有著名的剑门豆腐。剑门豆腐历史悠久,曾有姜维守剑阁时就地取材磨制豆腐犒赏官兵的传说。 剑门豆腐以剑门山区砾岩油砂石土出产的黄豆为原料,使用来自剑门七十一峰的“剑泉”水,经浸豆、磨浆、滤渣、煮浆、点浆、脱水等工序制成。采用炒、炸、熘、烧、炖、蒸、氽、凉拌等烹调方法,可制作出上百种菜肴,著名的有菱角豆腐。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